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在《生产之镜》一书中,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逻辑并未摆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对待自然的态度,自然依旧处于被人类奴役、支配的附属地位。而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和生产理论的考察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具有无比丰富的内涵,其中蕴含着先在性、审美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等多个维度。马克思的"生产一般"概念是一种合理抽象的结果,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各个不同的生产所共有的那种标志性和规定性的东西。因此,鲍德里亚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批判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让·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也是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消费社会》等著作中,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中鲍德里亚与马克思对商品有用性理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个人消费领域中商品的有用性进行客观功能和符号价值的区分,并认为符号价值体系是构成拜物教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差异正是由于生产由稀缺性生产进入到商品丰盛的时代,自由竞争式生产进入到垄断性生产,导致个人消费领域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差异同时也是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都将商品交换关系的理解指向资本主义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牛云芳 《学理论》2009,(14):56-57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7—2007.3),“一个在后来反对符号统治但又用符号进行写作的人。”其早期符号消费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消费思想,同时为现代人更深刻地了解消费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理论源起来说,每种理论都有它出现的理由,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亦不例外,本文就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宋德孝 《唯实》2009,(6):21-2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神秘统治进行了揭秘,通过商品拜物教批判,他揭穿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鲍德里亚则认为,消费社会中,传统的物的使用价值已经让位于物的符号价值,从商品拜物教批判转向符号拜物教批判才能真正揭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符号拜物教批判立意新颖,但混淆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片面夸大商品所谓的符号价值而忽视其使用价值,具有典型的符号主义色彩,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如此,通过对拜物教的词源学考察可以发现,拜物教所揭示的并非对实体的倾注,而是对符码的倾注,因此,拜物教批判还应当包括对符号或能指拜物教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并非只注重使用价值的自然意义,而是将其放置在与交换价值的辩证关系中凸显其社会意义。而鲍德里亚既强调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批判,又试图通过符号意指逻辑来消解其实物逻辑,其本身也存在着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德里亚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对于消费社会,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分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消费社会,就必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19.
闫顺利  王雪 《前沿》2008,(10):39-41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指出消费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系统。无论是媒体非真实性的传播还是消费的发展,符号象征性的消费以及符号可能引起的虚拟世界,其极端化趋势必然会加速社会生态平衡的丧失和人类精神的并化,使人类走出历史局限而陷入了另一个异化世界。由此,需要人们对此引起足够警觉。  相似文献   
20.
正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新纪元的高级牧师",其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涉猎哲学、社会学、符号学、政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其主要代表作有:《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拟象与拟真》(1981)、《完美的罪行》(1995)等。这些文本都蕴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