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鲍德里亚和詹姆逊同是在面对西方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开始自己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探索。应该说,在最初介入后现代争论时,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的起点。詹姆逊经历了最初与鲍德里亚的"志同道合"到最后的"分道扬镳",特别在对待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上的不同态度,埋下了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走向非(反)马克思主义裂变的伏笔,找出造成这一裂变的根源正是本文对鲍德里亚与詹姆逊比较研究的旨归。  相似文献   
22.
鲍德里亚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思想家,其理论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冲击力为世人瞩目。从其奠基之作《消费社会》的批判视角出发,认真梳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及理论内核,寻找其隐藏在批判之中的对消费社会出路的理论探究,对深入理解鲍德里亚的思想和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3.
鲍德里亚在其早期著作群中逐步建构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呈现的新问题。鲍德里亚以“物”作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物体系”的符号化特征,认为“物”在现代社会存在于消费领域,由此判断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后现代转向,消费异化现象也随之而来。鲍德里亚对符号(能指)拜物教作以剖析,揭示消费社会中人的符号化生存状况,并以“符号”为核心构建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提出以“象征交换”作为超越消费社会、摆脱符号统治的解放路径。通过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的批判,鲍德里亚开辟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整通路。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行反思与再批判,既要看到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开启了重识现代性的全新向度,也要正视其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中丧失实践之维的理论之症。  相似文献   
24.
斯满红 《青年论坛》2008,(1):154-157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并提出了“符号价值”理论,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主张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的生产力,并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这一理论还揭示了这一社会所具有的大众消费、尊重消费者权益、妇女及青年男性和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以及追求“个性化”消费等基本属性。当然这一社会也存在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以及易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等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25.
正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新纪元的高级牧师,其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涉猎哲学、社会学、符号学、政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其主要代表作有:《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拟象与拟真》(1981)、《完美的罪行》(1995)等。这些文本都蕴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26.
鲍德里亚虽主要以一套仿象、内爆、超现实的理论闻名于世,但其真正基础却是他在成为明星学者之前提出的一套社会理论。鲍氏社会理论实为一种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化的另类批判理论。它属于批判理论,因为它像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一样,立足于以彻底否定的态度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它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地方在于它先后采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作为基本分析武器。在马克思主义阶段,鲍氏用结构主义把现代社会界定为符号化社会,即由等级性差异系统支配的社会。在后马克思主义阶段,鲍氏用后结构主义进一步把现代社会分为确定性阶段和不确定性阶段,强调资本主义最新阶段的特点是“能指的解放”、“能指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