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42.
杨力 《党政论坛》2014,(4):35-35
合理的饮食可以增进健康,中医早就阐述了均衡的概念.《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强调营养均衡才能补益五脏,使人体阴阳、气血平衡.五谷为养.《本草纲目》中写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吃五谷杂粮才能养五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3.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就是要关注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世界是客观的.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自己切身感受到的一切。才有实际意义。“一花一世界”,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感到的“自然”才有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创造》2010,(1):107-107
<正>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黄帝内经》也强调:"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也就是说,气不和是病之根,血不和是病之本;病从气上生,病从血上起;气血不调既是疾病的起因,又是恶化的根本。而养足气血,畅通气血,便会让身体得到充足的养分,进而提高抵御病邪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纵观天地万物,大凡都有"气",而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就更是一气贯终生。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上说,"气"是人体的一切生命细胞活动的动力,正所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在人的一生中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涵养着九股气。一是底气。也就是要讲底蕴。  相似文献   
46.
许辛寅  焦杨  沈峰  吴常征  瞿涛 《创造》2015,(4):931-932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了络穴的虚、实主治,其中有许多与中风病的症状有关。络穴既可单独用于中风病症的治疗,也可以配伍应用。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对络穴应用于中风病的理论进行小结,并从络穴与络脉、络穴与脑的生理联系和络穴的功效出发对络穴用于中风病的中医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7.
不妄劳作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10,(12):42-42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48.
人体一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肺脏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又把体内浊气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肺脏呼吸的作用不仅是气体的交换。而且对全身气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肺就是人体节奏的微调器。中国武术讲“内练一口气”,也是这个意思。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活动。还会影响到一身之气的生理功效。例如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短不能接续,语音卑微,若肺气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  相似文献   
49.
牛力 《中国减灾》2012,(3X):18-19
<正>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是人类最早从事的科学活动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气象科学开始萌芽。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国家,气象科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许多关于观天测候的传说。自三皇  相似文献   
50.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