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在千百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宁夏各族群众依黄河之利,创立了包括工程类、特产类、物种类、聚落类和民俗类等在内的各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在有效节约水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良土壤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和塑造乡风文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2.
“排查出黄河266个‘四乱’重大问题,已经清理整治了256个,这个力度也都非常大。”不久前,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谈及河南省“河长+检察长”携手保护母亲河工作模式时,透露了这组数据。由点带面,全流域联动硕果累累。包括河南在内的沿黄河九省区检察机关多与当地河长办建立了“河长+检察长”的工作模式,并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成果斐然,解决了黄河流域一批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63.
推进黄河保护立法,构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黄河保护立法要吸收古代治河的历史经验,并借鉴《长江保护法》和域外流域立法成果,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总安排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黄河保护立法中,要明确法律适用的"流域"范围,完善黄河治理体制,健全流域规划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从整体上构建黄河流域统一监管、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推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4.
耿怀英 《山西政报》2006,(22):34-35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类水利资源。确保人民生活。确保经济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忻州的现状而言,全市国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主要有黄河、汾河、滹沱河3大水系。境内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仅475毫米,平均水面蒸发量达700—1400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9.9亿立方米,人均68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出入境水最悬殊,年均入境水量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7亿立方米,出境量占地表水总量的86%;水土流失严重,年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713吨,其中黄河流域高达7727吨。经过多年建设。全市现有水库65座,总库容1.9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98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9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5%;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2.8亿立方米,其中96%以上用于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65.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和魂魄,历经时代变迁而赓续传承、绵延至今,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基于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挖掘、梳理、传承、创新黄河流域文化,构建黄河流域文化话语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关系我国生态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丰富,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在生态保护治理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环境大数据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海量的环境信息保障和科学的环境决策,也拓展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途径。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依托丰富的环境大数据资源,构建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体系,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底线;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环境数据互联互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合力;推动线上线下互动、上下左右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  相似文献   
67.
杨律璇 《当代贵州》2009,(12):F0004-F0004
早在五千多年前,苗族祖先就已在长江、黄河流域栖居,后由于部落战争.苗族先民逐渐向中国南方迁移。如今约有50%的苗族人民生活在贵州。而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后汉书》就记载了西南地区苗、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苗族先民当时已掌握了刺绣,织锦、蜡染等手工技术。  相似文献   
68.
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制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相关立法协同性不强、监督制度不尽完善等不足。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严守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底线;重构《旅游法》框架,保障其在旅游开发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统领地位;明晰旅游资源权属,建立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治理机制;加强跨区域协同立法,推进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治理;健全监督制度,规范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69.
在沿黄河9 省区中,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宁夏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精准定位自身和生态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宁夏在全国黄河生态治理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70.
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不折不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