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09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31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9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因果关系是行政赔偿的构成要素。要正确认定因果关系,必须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并采用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的两分法。事实因果关系是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认定事实因果关系采用必要条件理论和实质要素理论。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区分作为造成的损害和不作为造成的损害,前者采用直接原因理论认定,后者则可采用间接原因理论认定。  相似文献   
982.
刘兰秋 《河北法学》2012,(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
如何实现医疗损害的合理分担和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充分救济,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新西兰、瑞典、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较为重视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补偿,先后建立了契合本国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医疗损害无过失补偿制度,并以立法和修法的形式实现制度的确立与变革。  相似文献   
983.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中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导致无效婚姻中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得到救济。无效婚姻的宣告只是通过国家公权力的干预维护法定结婚要件的执行,而只有建立无效婚姻损害赔偿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我国建立无效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符合国际立法惯例,也符合侵权责任的一般原理,无效婚姻中无过错方应有权请求过错方对其精神和物质损害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984.
目前,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模式是分散式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已暴露出例如违反自然公正原则、影响赔偿效率、由于各机关各自为政造成受理和执行的诸多困难等弊端。对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设置的改革思路应是“面向对象”的模式。重构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设置模式要换分散为集中,在“大集中”与“小集中”中,选择“小集中”,因为只有“小集中”的模式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相似文献   
985.
文章认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着适用范围窄、直接参与机制不科学、程序部分缺失等问题,应通过制度建设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86.
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公共决策体制下,各种形式的专家论证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关于专家论证的各类规范性文件也相继出台。然而繁华场景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所谓的“专家失灵”问题日益突出,一种新型的垄断性结构产生并得到巩固——“知识和权力”的垄断。  相似文献   
987.
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缺陷及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主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其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行政主体范围过窄、不利于相对人诉讼等理论弊端不断显现,已经明显落后甚至阻碍了司法实践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构行政主体理论,弥补其缺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988.
我国《海商法》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实体规定较为僵硬,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责任人如何申请责任限制以及基金案的管辖等规定更是缺乏可操作性。结合海事审判实践,研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及其行使方式、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等问题,对于鼓励海上贸易,保护受损方的利益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立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9.
李赵奎 《行政与法》2010,(10):87-9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已相当严重。在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实体内容方面,应明确区分两种目的的拆迁即公益性的拆迁和商业性的拆迁,在拆迁许可条件中,解决"一女二嫁"的土地权属问题,同时,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作为许可的一项条件。程序方面应加入通知程序和听证程序,并且对拆迁期限作出更加明确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990.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及其司法救济途径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能带来诉讼管辖上的混乱。更有甚者,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作为一种民主化的行政方式,可能因缺乏明确的诉讼救济渠道而萎缩。因此,应明确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根据我国的诉讼体制,确定其纠纷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