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无声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或体态语)是通过对交际对象的动作、姿势、体态、表情等的研究、找出其规律,从而达到成功破译对方所要传达信息的目的。目前,无声语言的研究成果在表演、教学、演讲等领域应用地较为广泛。公安机关在制作讯问笔录时也有所涉及,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202.
多媒体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有些教师在内容设计和使用上还不尽完善,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多媒体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3.
仿真技术在公安教育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分析、研究各种系统 ,尤其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 ,不仅用于工程领域 ,而且还广泛用于非工程领域。在公安教育训练中 ,如射击训练、驾驶训练、现场勘查等教学中应用仿真技术不但能提高训练效率 ,减少训练时间 ,不受环境及气候限制 ,而且对保证安全、节约开支、提高质量具有突出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4.
行政强制法立法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行政强制法(草案)》(三审稿)中存在的三项主要争议从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探讨。作者认为,行政强制设定权应配置给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但在条文表述上应修改得更加严谨;行政强制实施体制原则上应实现裁执分离,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后,应申请人民法院审查并裁定,但一律由行政机关负责执行;行政强制基本原则应包括四项: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比例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205.
本文从分析票据的几个基本问题着手 ,指出了票据领域存在的法律冲突 ,并归纳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票据法第五章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6.
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认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时 ,应适用或参照《纽约公约》的规定 ,可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尚有待扩大。我国一些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也已有限地赋予了当事人对仲裁程序法律适用的选择权 ,“非内国仲裁”理论的某些合理内容 ,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吸收。我国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的适用 ,以有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主 ,但不得违背我国强行法的规定。基于我国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的现状 ,仲裁法的修改目标之一应该是使我国至少成为对外商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新兴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使仲裁程序更加简捷 ,以便利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差异性教学模式,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巩固与提升。差异性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如下:构建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制定有差异性的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208.
Today's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no longer defined exclusively by bricks and mortar. Business models of software distribution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as new technologies develop. Traditional retail versions of software products are mostly replaced with digital distribution of copies of software products. However, these ways of software distribution are by no means exhaustive. Functionality of software is not necessarily tied with provision of the copy of the relevant program to the user. Instead he can receive access to it via the Internet without the need to install software onto his computer. This type of business model received the name “Software-as-a-Service” (SaaS) or, sometimes “Cloud Computing”. The legal nature of relations arising between the user and provider of distant access to such software is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debate in Russia. 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at first glance it resembles the features of various types of contracts, recognized in the Civil Code of Russia, although not falling completely within any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 type of agreement chosen by the parties defines the legal framework, which governs relevant relations and relevant tax consequence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exist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er and SaaS-provider and to define whether i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license, service, lease or some kind of sui generis con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as delivery of copies of software becomes less and less relevant for the software industry, due to the new business models implemented by vendors, the rights to use the particular copy of software around which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regime has been built, become more and more superseded with the right to access such software. Thus traditional contractual models developed for IP distribution (license agreements, assignment agreements) and, more generally, the legal framework of existing copyright law that is centered on the core idea of the “use” of the copy, are no longer adequate regulators in the digital era where remote access to objects of copyright will soon start to dominate.  相似文献   
209.
高科技发展促进物证检验技术进步,突破了物证检验的瓶颈,大大拓宽了物证检验的范围。大力推进物证检验工作思维创新,促进物证检验工作方式的转变,应由以往传统的单一物证检验分析的模式,向多元检验分析、综合检验分析模式转变,围绕着物证的来源背景、时空变化等信息进行深度的、综合性的检验,将检测到的所有物证信息进行研判,结合案情和现场情况,对物证信息进行综合应用。这样才能为案件的侦查和诉讼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证据信息。  相似文献   
210.
法律适用规则的适用方式直接关涉《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实施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可预测性,关系到我国国际私法和民事诉讼法不同理论和制度之间的有机协调,影响到不同诉讼主体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地位和利益,宜采用立法调整的模式对法律适用规则的适用方式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在将来《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完善时,应根据争议所涉民事关系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依职权适用和任意性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