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100篇
综合类   3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Do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proposals to change the Norwegian parliamentary electoral system influence voters' and politicians' attitudes towards the system? Is the willingness to accept change greater among voters/politicians who “lose” under the present electoral system? These questions are illuminated using empirical data from two identical survey experiments, with responses from both voters and politicians about 1) increased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parties (more seats for smaller parties) and 2) increased geographical proportionality (stronger representation for the more populous coun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ng informed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roposals has a major effect on voters' and politicians' attitudes. This applies especially to the question of increased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parties, where feedback was particularly negative from respondents who were told that the proposal might weaken the larger parties’ re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viable governments. The responses to the question about increased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partie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partisanship; politicians who belonged to or voters who voted for one of the smaller parties favour increased proportionality.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limited support for the proposal to distribute parliamentary sea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in the counties, and this support is further reduced when the respondents are informed that the measure will increase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more popul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632.
流动人口约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1/3,对城市消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发现近年来流动人口呈现出的家庭化流动趋势愈加突出,而与全国相比,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规模呈现小型化特征,随迁子女比例少但随迁老人比例高;同时发现,家庭化的扩展不仅为流入地增加了劳动力供给,而且显著增加了家庭的消费支出,刺激了流入地的消费经济,有利于扩大城市内需,保持长期的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发现与分析,可从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出若干适应流动人口家庭化阶段特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33.
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根据上级有关的改革精神,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针对目前的改革形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些措施主要有:钻研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开展暑期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634.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为此,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最高的价值准则,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现有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关系,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35.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必须改革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体制,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方针;同时要抓好教学改革,要在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36.
京师同馆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初始时期的一些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初期近代化反映职国传统化的张力作用。其次,中国高等教育的初期近代化是对西方化的“格义化”。第三,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初期充分表现出对西方势力的强依赖性和弱控制性。第四,政治需要与个体人格的交互作用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初期近代化的基本平台。最后,高等教育近代化标志着中国传统化向科学与人两极分裂的开始。  相似文献   
637.
人是一个意义的存在,意义世界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教育作为一种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活动,有责任把学生引向意义世界,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和体验生命意义。对公安院校体改生进行生命意义构建的教育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38.
南京下关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日本侵华期间 ,南京是日军性暴行及推行慰安妇制度十分突出的地区之一。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在 40个以上。南京下关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军事基地 ,据初步调查 ,南京下关区所设日军慰安所有华月楼、铁路桥等 5个。下关日军慰安所的分布同日军驻防地点密切相关 ,慰安妇的卫生检查治疗有专门机构 ,慰安妇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639.
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不仅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发展方向,而且也影响其对未来警察职业生涯的适应与发展。面对微博文化这一全新的网络文化形态,既要借鉴其在警察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合理性价值,又要有效规避其内在价值冲突对警察职业价值观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探寻公安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思维、新路径。  相似文献   
640.
目前,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契机。教育者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依据互联网群体的三个主要思维特征,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路线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