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5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的社会公德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要明确教育责任人,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公共管理,促进青少年组织的参与和成人垂范作用,建立社会保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2.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观念会支配或影响教师的行为。它影响着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等。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实践的成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和教学过程观。  相似文献   
53.
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妇联组织在当前的创新社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妇联组织要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妇女干部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妇联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妇女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体现社区妇女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作用;妇联组织要深入农村妇女群众中,发挥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54.
张震 《现代法学》2007,29(3):22-28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孟母堂”事件实际上主要涉及的是公民受教育义务的性质及履行。有必要在受教育义务与受教育权利关系的把握中,对受教育义务的主体、性质以及责任进行宪法上的规范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会对“孟母堂”事件的解决提供一种宪法思路。  相似文献   
55.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内部矛盾激化而成,诸如事关国家荣誉与前途的重大事件;学生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在校学生的非正常死亡;部分学生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就业难题与毕业离校情绪等都是诱发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化解矛盾,需做到未雨绸缪,利用预防教育方法做好防范工作;高校领导人亲临现场与组织参与人员展开“平等对话”;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做好舆情搜集和研判处理工作;善后处理总结,宜春风化雨而非秋后算账。  相似文献   
56.
历史课是在学校开始较早,也是开设时间较长的一门课程。通过中学历史与高校历史课程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不同阶段开设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所侧重的,其指导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结合“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阐述了开设此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越南新闻本科教育起步于革新后,存在着设施、教材、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培养的人才尚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目前,越南在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新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吸收现代新闻教育理念,对现有大学新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同时重视对现有新闻队伍的短期培训。  相似文献   
58.
文章阐述了另外一种主流的在线学习模式“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让大家充分了解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其优势。并从实际着眼,探索如何将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应用于贵阳市干部“在线学习园地”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59.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对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均有重要的作用.法制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通过正面的普法宣传手段,还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律适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书院是古代中国学者读书、教书、讲学、著书、刻书和藏书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积累、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的教育组织。莆田书院文化创立于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繁荣于宋,鼎盛于明,转化于清。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不但为地方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读书仕进的良好氛围,而且为莆田"文献名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莆田书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但促进了莆田乃至福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而且使偏僻之地发展成为文化发达的"海滨邹鲁"。莆田书院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但赢来了"进士之乡"的美誉,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莆田"仕人群体",而且对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对台湾岛内的教育、科举和文化事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