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马凌 《东南亚纵横》2012,(11):71-7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由于国力的差距,中国抗战面临着严重困难,而当时的欧美列强又为了自身利益大多袖手旁观,使得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而东南亚华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支援祖国抗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华侨在经济方面捐款捐物、认购公债,抵制日货,为祖国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更为人称颂的是不少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62.
19世纪末期,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和参照的现代化进程的铺展和中国国家制度的疾速衰竭,使汉语在世界语言的中心地位也发生了颠覆式的位移,逐渐滑落到边缘地位,"汉字文化圈"也呈现出破裂的态势。21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现代化实践及其重大转型,为汉语的复兴和精神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背景下,将重新"发现汉语"及其"天下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命题,这意味着以西方文化为轴心的单向度的世界文化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以汉语复兴为切入点,中国文化将成为解构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在重新"发现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吸收其他语言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汉语及其文化形态的输出立场,摒弃中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思维模态,建构一种语言的"天下精神",从而使汉语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63.
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引发的集体抗争事件说明,任何一种抗争事件的发生不仅包含内在机理:道义先占、利益影响、行动联盟和政治机会结构,还包括行动机制:触发机制、动员机制、扩散机制和回应机制。抗争事件将政府卷入其中,考验政府预防和化解此类事件的能力。政府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基础性机理和情境性机制的不同环节人手,建构一套治理集体抗争事件的完整有效的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64.
美之为美,斯恶已,社会道德失范现象频生,激发了人们对“最美精神”的渴望,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梳理,认识到“人格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儒家“人心向善”理论出发,重视人的外在行为举止与其内在道德情操的和谐统一,并相信“礼失求诸野”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现实,教育方式,法律制度保障,道德成长累积效果等四方面阐述了最美精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5.
Abstract

Public management occurs within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s that define constraints and shape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action. Importantly, the creation, adaptation, and nurture of institutions are socially valuable results of governmental action. Similarly, all human action occurs in and has effects in spatial contexts. The quality of life available to humans is dramatically affected by location and making places more valuable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much public policy. Analyses at the nation state level find government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titutional rules supporting democratic polities and market‐based econom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long‐term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nations. When considering institutional context at the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or in specific policy arenas, at least three measures—(1) existing capacity for collective action; (2) complexity; and (3) volatility—need to be considered. Spatial contexts can be usefully analyzed along several dimensions, including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distribution of assets/liabilities and public, business, nonprofit and household activities, 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among others. Estimating transaction costs of collective action can be a common entry point into analyses of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s. Both analysi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management will be advantaged by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  相似文献   
66.
《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律,突出和强化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的权利主要是维护权、参与权、集体协商权和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67.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dead-letter regimes, sets of norms and institutions with low efficiency and few expectations of tangible output, have become an enduring fea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post-Soviet space. It focuses on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and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the two regional regimes promoted by Russi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ir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normative frameworks, performance and member states’ expectations. It argues that, while mostly failing as instruments of strategic action, these regimes have become conduits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arenas enabling member states to enact specific international roles.  相似文献   
68.
赵怀普 《外交评论》2004,3(3):52-57
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区域化运动中最为成功的典范,欧洲一体化在其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为世界其他地区所借鉴。和平与发展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欧洲一体化经验的精髓,在于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精神,它因而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9.
民刑冲突是法律冲突的表现之一,其困惑在于法律适用上的难以选择。总结民刑冲突现象有两种:一是涉嫌违法或犯罪的民刑交叉案件;二是合法与犯罪截然对立的民刑冲突现象。民刑冲突现象的产生原因关键在于平等的个体于内在理念上的冲突:即,民法的个人权利保护与刑法的社会利益保护的不同价值取向所至,也是契约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民法优先”是契约精神在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中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应具体考量社会公正、功利主义、社会效益、从严解释四个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0.
心罚也称精神虐待或心灵施暴,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因其隐蔽性常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从心罚形式、消极后果,教师施行心罚的自身原因和给教师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心罚现象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唤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