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12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1988年以来,随着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大部分少数民族武装基本实现停火,新的市场经济导向政策的实施,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商业精英开始形成。精英集团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政治资源与商业资源的结合体,反映了缅甸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在各个经济领域的垄断排挤了中小民营企业的空间,对缅甸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全面检视合伙法律制度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的合伙法律制度在合伙主体地位的确立、合伙财产法律性质的明确、合伙责任承担方式的多样化、合伙立法体系的统一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澄清理论,完善制度,笔者拟就我国合伙法律类型做一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23.
日本于1899年颁布的<商法典>,在立法精神和制度上坚持大陆法系的传统.基于公司的人格理论以及一些弊端的存在,日本早期立法坚持公司不得取得本公司股份的原则.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日本商法典进行了多次修改,逐步放宽了公司持股的限制.基于实现公司法制现代化的需要,2005年7月颁布的<日本公司法典>对公司持股采取了原则允许的立场.探讨日本立法上的变化对我国的立法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张琳 《行政与法》2005,(12):106-108
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程序问题或者实体问题以审查仲裁协议效力和仲裁裁决之效力及可执行性等方式进行监督,这就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司法监督保证了仲裁的公正性,却也挫伤了仲裁的独立性。因此,司法监督本身也应置身于一定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25.
陈建贞 《行政与法》2006,(11):119-121
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一直是政府腐败和商业贿赂的一个重要领域,鉴于现行的诉讼机制不能很好地对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追责,为了有效防治政府采购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及其泛滥,笔者认为宜建立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26.
崔勇  徐随 《现代法学》2003,25(6):168-172
不方便法院、最先受理与承认预期规则构成了未决诉讼制度的主要基础。由于其本身的缺陷 ,在现有的法律背景下 ,它们正在沦为歧视性工具或法院争夺司法利益的工具。《海牙管辖权公约 (草案 )》一旦正式成文并生效 ,将提供一种全新的法律背景 ,有助于未决诉讼制度公正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7.
杨月斌 《河北法学》2005,23(12):144-147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限合伙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最佳组织形式,其独特价值日益凸现,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其都有成文立法规定。然而,目前在我国尚无专门法律的引导、规制和保障。为此,遵循民商立法理论,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现实状况,确立有限合伙立法思路,探索有限合伙立法途径,从而构建有限合伙立法路径,创制利于创业投资的良好法制环境,健全和完善我国民商事主体法律制度,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8.
朱静 《行政与法》2007,(8):111-1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提出,治理腐败犯罪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综合的社会预防机制。这一机制的提出,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机制,特别是对反商业贿赂犯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9.
商事主体立法史表明,完全融入民法典或分立嵌入商法典的立法方案都不足以适应商事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商事主体单行法模式几乎成为当今两大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共同选择。我国编纂《民法典》在定位商事主体时,应打破传统民商分立或民商合一的立法思维与理论禁锢,选择民法典总则一般性规定与商事特别法相结合的商事主体立法范式。  相似文献   
130.
高菲 《政法学刊》2021,(1):123-129
经营者开展营业活动须经商事登记,取得商主体资格。但现实中,大量未登记的网络个体经营者却在从事营业活动,对现有强制登记主义和商主体资格认定标准提出了挑战。"证照分离"改革后,商事登记确认的是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其目的在于获得公示公信效力,是商主体成立的对抗要件,而非成立要件,其实质是行政确认,而非行政许可。为适应网络交易的新趋势,我国应当完善商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除商事登记外,还应当引入营业能力标准,将平台登记的作为商事登记的有益补充,进一步细化豁免登记的要求,承认未登记网络个体经营者的商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