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2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8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2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公共政策的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法院拒绝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庭就永宁公司案作出的裁决,从中显示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领域,公共政策的实质在于限制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包括《纽约公约》在内的国内外立法对公共政策均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在各国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不轻易动用公共政策作为拒绝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凡是能够将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裁决的理由归咎于公共政策以外的其他理由时,应当援引其他理由,只有在极为特殊情况下法院才援引公共政策的条款。ICC仲裁庭就永宁公司案作出的裁决之所以被我国法院以裁决违反了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而拒绝执行,归根到底是该裁决无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侵犯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专属于我国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相似文献   
862.
In 1993 the World Bank assisted the Ministry of Water and Irrigation of Jordan in updating a review of the water sector, and thus began the process of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PSP) in service provis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ater sector and wastewater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the privatis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services is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keholders (input) and consumers (output). The goal is to assess the changes that have been taking place to date in rela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good governance. The results from interviews with stakeholders and from consumer questionnaires show that the privatisation process has to date shown only a few signs of ‘good’ governance. Despite the range of stakeholders involved, the state remains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a good-governance approach that is responsive to the concerns and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863.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64.
动态均衡视角下的政策变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在其动态运行过程中,政策变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环节。所谓政策变迁是指不同政策间的替代与转换过程①。这一过程是否遵循某种一般性规律,理论界对此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探讨。从动态均衡的视角看来,可以将政策变迁过程分为政策失衡、政策创新、政策均衡3个阶段。其中,政策失衡指的是愿意改变既定政策的政策参与者的集合力量,超过愿意维持既定政策的政策参与者的力量集合时的一种状态;而政策均衡则表示与之相反的一种状态。政策创新是指由旧政策到新政策的实质性转换过程。通过这3个环节,拟揭示出政策变迁过程中政策从原有均衡状态演变为失衡状态,再通过创新变革向新的均衡状态转变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65.
马来西亚南海安全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分布着马来西亚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海域,是马来西亚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践在南海地区“维护海洋环境的稳定,不受限制地开发海洋资源和开展国际贸易”的战略构想,马来西亚通过建立和发展自主的国防力量,与区域内外国家开展有限的安全合作以增强在南海的防御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巩固对南沙部分岛礁的占领,实现其在南海的主权安全和经济安全。马来西亚将南海视为其海洋利益拓展的前沿阵地,在南海问题趋于复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希望通过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维持南海地区的力量平衡,创造对己有利的海上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66.
Although a substantial empirical literature has found associations between judges'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their judicial decisions,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preferences and constitutional reasoning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law students were ask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a hypothetical law, wher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law were manipulated while holding all legal evidence constant. The data indicate that, even with an incentive to select the ruling best supported by the legal evidence, liberal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overturn laws that decreased taxes than laws that increased taxes. The opposite pattern held for conservatives. Th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even those participants who believed their policy preferences had no influence on their constitutional decisions.  相似文献   
867.
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政策基本合理,主要表现为:犯罪圈扩大;合理的非犯罪化或从轻化;保持经济、行政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入罪标准科学化。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刑罚处罚趋向加重;缺乏超前和预见性;部分罪名修改缺乏一体性考虑。建议在未来金融刑法立法上。谨慎保持扩大犯罪圈的趋势;改变立法的重刑结构;注重立法的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86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控制腐败犯罪最重要的国际刑法公约。该公约在国际层面明确了腐败犯罪的定罪范围,扩大了腐败犯罪的主体,发展了国际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首创了腐败资产必须返回机制,突破了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拓展了国际刑事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869.
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国。这话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这却是事实。美伊关系嬗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历史上的盟国关系、两伊战争期间的密友关系、海湾战争前的挑衅与纵容关系、海湾战争后的敌对关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消灭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这也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外交政策标准:“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仇敌关系的嬗变特征可以看出美国选择盟友的原则是利益需求,而不是道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70.
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列宁最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它使苏联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一政策却于20年代末被中止。文章就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对当时形势的错误分析,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念的教条式理解及"粮食收购危机"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