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0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6篇 |
工人农民 | 7篇 |
世界政治 | 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3篇 |
法律 | 567篇 |
中国共产党 | 19篇 |
中国政治 | 87篇 |
政治理论 | 22篇 |
综合类 | 10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刑事诉讼价值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弹劾式刑事诉讼向纠问式刑事诉讼、纠问式刑事诉讼向现代混合式刑事诉讼的历史更替过程,刑事诉讼价值发生了由古典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和妨碍刑法目的价值并存的价值体系向单一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体系、单一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体系向现代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和妨碍刑法目的并存的价值体系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2.
孙彩虹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12-14
在侦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 ,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但在实践中 ,犯罪嫌疑人的保障机制暴露出种种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析提高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筱春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5,(2):86-89
现阶段,要克服刑事技术警力不足与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要使传统的勘鉴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并发挥更大的效益,就是要将现场勘查工作纳入到“五化”轨道,即队伍专业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装备现代化,倡导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吕红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3):42-44
香港作为国际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其商业犯罪案件具有典型性。香港警方对付商业犯罪,也具有特点。主要是有完善的易于操作的法例,能动的侦查机制,网络化的联动查案方式以及高度专业化的人力支援等。这些方面对于中国大陆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涉外刑事案件处置存在着处置依据变异,中外公民法律地位不平等,成本与效益失衡及国际警务合作脆弱等困境。摆脱困境的主要对策是强化法治观念,依法处置涉外刑事案件;不断完善我国涉外刑事案件处置法律体系及机制;夯实国际警务合作基础,大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罗拉多州将法院与执法机构的电脑系统联网,并使用媒件在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使法院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逮捕证直接签发给执法机构,克服了书面逮捕证存在的诸多缺陷,实现了逮捕证的电子化、自动化和同步化,提高了签发逮捕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叶岗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5):47-50
省会城市刑事技术工作应作为全国刑事技术体系的独立一层来构建,其内部业务部门的设置应主要以专业特性为依据,现有“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应改在整个刑事技术工作的统一平台上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8.
明确军地互涉案件管辖的职责分工是解决互涉案件侦查冲突的关键。军地互涉案件侦查管辖模式的转换与重构首先需要从犯罪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互涉案件的应然范围,再从军事法学的角度考察军地侦查机关冲突的原因,最后总结既存互涉案件管辖模式的利弊,提出新的矛盾解决思路和制度设计,服务于军事秩序和社会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刑事犯罪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公安工作中也存在着警察素质不高、公安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证据综合运用差、基础性研究薄弱等问题。只有通过大力发展警察素质教育 ,重视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加大对各种犯罪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度 ,加强刑事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性研究 ,重视证据的综合利用 ,既能为案件侦破提供信息保障 ,也能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保障 ,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作战水平 ,从而实现有效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目的性 ,手段、对象与目的的非对称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国家也可以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政治目的 ,针对不特定的目标以与实现其目的不相称的手段实施的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侵害或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