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637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贯穿边沁著作始终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其立法理论中提出的犯罪补偿理论对当今社会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归根结底体现在作为犯罪被害人的权益难以通过此制度得到有效救济和恢复,许多被害人受犯罪侵害后终身处于贫困境地,身心极度痛苦,而我国又没有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因此,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借鉴边沁的理论,建立起补偿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犯罪补偿机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42.
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博大精深,特别是以贝卡里亚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学家的观点开创了大陆法系近代刑法的新思路。罪刑相适应、罪刑法定、刑罚人道主义等这些先进的刑法理论就是近代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代表,其不仅推动近代刑法的发展,甚至对当代刑法的制定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刑法理论指导下开始了近代刑法典的制定。这些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近现代刑法典的模型,也推动了当今世界刑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3.
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警察作证是推进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的重要一环。证人的党派性不应成为证人能力限制的理由 ;警察作证的公务性有利于保障其证言的客观性。警察作证不仅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体法律的正确适用 ,而且有利于激发刑事诉讼各方参与者的主动性 ,彰显程序自身的公正性 ,还可有力地约束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警察作证的公务性、事后性、倾向性是警察证人与普通证人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944.
冲突是直接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一种关系状态。冲突的根源和根本动因构成冲突产生的客观可能性,而只有冲突主体的主观因素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客观因素才发挥作用。国家作为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必须采取措施,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确保国家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45.
明确性原则作为罪刑法定主义的重要派生原则,为罪刑法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我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界对明确性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与误区,即一味追求过度明确化刑法规范。其实,刑法规范过度明确化并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46.
当前,公安机关在犯罪认定中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认定犯罪必须切实把握犯罪的总体特征及个罪的具体构成,坚持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合理运用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947.
禁毒“三大战场”的成功实践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云南禁毒工作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的禁毒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紧紧抓住毒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 ,扩大境内堵源截流、推进省内禁吸戒毒、开辟境外禁毒除源“三大战场”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48.
新刑法自实施至今已有7年光景,但实践中将严重污染环境行为作为犯罪追究的情况却非常少见,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刑法第338条的立法缺陷不容回避.刑法第338条应修改补充为两款,对两种不同罪过形式的行为在罪名和量刑上加以区分,以充分体现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49.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legal prohibition of blackmail and its effects have worried lawyers, economists and philosophers. The paper tries to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issue by introducing a simple game-theoretic model of the blackmail interaction under three alternative legal regimes: blackmail as a legally enforceable contract, blackmail as a voidable contract, and criminal blackmail. We show that the first two are 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and are unable to prevent a successful blackmail equilibrium outcome. Making blackmail a crime can instead alter this result for som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We also explore the justification for criminalizing blackmail and find it, in line with previous Law and Economics literature on blackmail (Ginsburg and Shechtman (1993), Coase (1988)), in the correction (albeit incomplete) of misaligned incentives to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the revelation and no revelation outcomes involved in the blackmail transaction. This justification could be undermined by the advantages of what seems to be a superior legal regime in terms of efficiency: no legal regulation of blackmail. This hands-off system can also destabilize, in a one-shot interaction, the successful blackmail outcome. In plausible dynamic interactions, however, it fails to do so and, in fact, its effects actually resemble those of blackmail as an enforceable contract. This result might explain why most legal systems stick to the criminalization of blackmail.  相似文献   
950.
犯罪现场重建概念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犯罪现场重建研究已成为侦查学界的热点话题。但时至今日,学者对犯罪现场重建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有称之为“犯罪现场重建”“犯罪现场再现”的,也有称之为“犯罪现场模拟”的,而且对这一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已影响了对此课题的深入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犯罪现场重建”一词更为科学、准确地体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犯罪现场重建的内涵应从其主体、内容、依据及本质四个方面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