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1篇
  免费   92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207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29篇
政治理论   127篇
综合类   208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鉴于同一诉讼类型的不同案件甚至同一案件在不同诉讼阶段中的不同证明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证明标准“表述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应当沿着证明标准多元化的基本思路,将“具体化与多元化相结合”作为证明标准问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92.
诚信作为一种德行,是各个民族普遍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是做人的根本,对社会来说是社会得以形成凝聚力的根基。文明史证明,诚信确保了人类社会健康运转。然而,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失信现象日益严重,信用失范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型期信用危机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993.
李龙  汪习根 《现代法学》2001,4(1):13-19
本文旨在从法理学的高度来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和谐统一作为科学地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逻辑点 ,通过对法的调整机制和内在特质所具有的普遍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关于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法律规范协调说”。  相似文献   
994.
国际经济法的性质--以WTO规则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国际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国际经济法缺乏体系性、确定性和一致性,WTO对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不利之处,必须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中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尹田 《法律科学》2001,(4):21-29
物权请求权是否为脱离干债权的一类独立的请求权,取决于对有关利弊的实证分析而非逻辑推理.物权请求权应独立于债权体系,相应地,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有关规定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96.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Woodhouse, Diana (ed), The Pinochet Case: A Legal and Constitution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7.
The article compares and assesses the idea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constitution found in Germany with the competing British tradition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It concludes by examining the need for a supreme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European Union.  相似文献   
99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English criminal law's conception of responsibility has changed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legal framework, changes in processes of criminalisation and punishment, and broader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t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for crime are responses to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and legitimation faced by systems of criminal law, and that these problems can be expected to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system operates, with importa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economic power; the prevailing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the organisation and status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the vigour of alternative means of social ordering. Substantive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hypothesis tha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has shifted from a conception founded in ideas of character to a capacity-based conception over the relevant period. Methodologically, the aim is to historicise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criminal law within a socio-theoretic framework, constructing a dialogue between criminal law theory of a doctrinal and philosophical temper and socio-historical studies of crimi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999.
19世纪中叶 ,中日两国均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武力威胁之下 ,开始了法律的近代化转型 ,但又有所差别 ,表现在 :一、社会背景不同。二、变革过程不同。三、主体不同。四、立法目的不同。五、具体内容与实施程度不同。六、历史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