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9篇 |
工人农民 | 9篇 |
世界政治 | 1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7篇 |
法律 | 59篇 |
中国共产党 | 11篇 |
中国政治 | 74篇 |
政治理论 | 29篇 |
综合类 | 1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古遗址是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文化资源。目前,我国政府对古遗址的管理已初步建立了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这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进展。然而,保护古遗址只靠政府是不够的,如何调动整个社会共同管理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32.
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和宪政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宪政模式的选择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本土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国家与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历史证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特异性,直接决定了宪政发生与发展的道路,以及宪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政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制度,首先必须对本土文化传统因素及其影响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3.
勾玉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1):30-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是法律滞后、资金和人员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等,应该全面调动政府、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民众等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4.
"文化霸权"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其实质是上层统治集团使下层从属阶层"有组织的赞同"他们,以达到领导教化目的.赛义德将其扩展到东西方文化权力关系中,使之带上了西方殖民主义色彩.中国学者在沿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霸权"的理解,使之带上了对西方文化的警惕和抗拒心理,具有民族性的反抗文化殖民意识.这与葛兰西在纯学术层面上探讨的文化运作背后的权力关系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5.
欧阳康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1):23-27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隔障或壁垒,并由此引出一些文化误解与冲突,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围城"现象.从哲学上来讲,对文化围城问题可以从文化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等角度来进行探索.如果说现代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则在现代化问题上也存在着一种非常深刻的"围城"问题."文化围城"今天具体表现在对于现代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误区,我们应当走出"围城",从而为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6.
中国企业集团文化建设与凝聚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曙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2):50-56
企业集团凝聚力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企业集团凝聚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集团文化建设的薄弱。因此 ,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入手 ,增强企业集团凝聚力 ,可使企业集团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航空母舰 ,成为各地经济的支柱和发展的龙头 相似文献
137.
黄力之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1):4-14
文化哲学是哲学在20世纪的重要发展成果,但文化哲学到底只是哲学的分支还是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及模式呢?本文通过对哲学史、世界的现代性问题以及当下人们对文化哲学的认识三方面的考察,认为文化哲学是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及模式,积极稳妥地建构文化哲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8.
胡永红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0(2):22-2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要真正行使其职能,在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就必须适应时势发展需要调整自身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在工作方法 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理清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努力促成二者的“联姻”,无疑应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9.
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140.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除了增加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外,很重要的就是推动人文交流①。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是友好与合作的根本和归宿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的人文交流发展迅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