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10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4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师索 《青年论坛》2010,(5):106-109
警察涉黑犯罪是警察犯罪的特殊形态,是被社会人性伦理所绝对不容的,其产生和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警察涉黑的类型可以分为主动参与型与被动参与型两种。警察涉黑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必须从提升素质、体制改革、用人机制、消除风险、满足需求以及加大惩处等方面创立一套完善的防范措施系统。  相似文献   
902.
政治理论范畴的性质、功能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畴是政治学理论的细胞。政治理论范畴是经验性与先验性、本体性与认识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政治理论范畴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理解、预测和创造政治生活;科学的政治理论范畴必须具有明确性、类别性、类比性与可靠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3.
本文作者分析了证据的关联性与证据客观性和合法性的关系 ,认为合法性与客观性不是证据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了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唯一的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4.
债权人撤销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重要内容 ,属于实体法上的权利。其构成要件为 :(一 )债务人实施处分财产的法律行为 ;(二 )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或将要严重害及债权 ;(三 )有偿处分行为中 ,须债务人和相对人主观上均出于恶意。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其效力依判决确立而产生 ,并分别对债权人、债务人、相对人产生效力。  相似文献   
905.
人性化立法与立法语言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立法涉及立法工作中的民本思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完善,但立法中存在一些缺陷:1.重义务规定而忽视权利规定;2.重实体内容而轻视立法表达技术;3.立法表达不够完整;4.立法表述中的语病。如何做到人性化立法与立法语言优化?1.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立法的理念;2.要克服重实体内容、轻视立法表达技术的思维倾向;3.要重视对立法语言的研究;4.立法过程中要多听取法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906.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刑法学界存在着较多的争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的定性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刑法中并没有对此予以硬性规定的必要。  相似文献   
907.
党的理论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的根本。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08.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即人性的完满实现。科学对人性完满实现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吸收宗教的合理成分有助于人性的完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向一种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新价值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909.
权利是民法的核心与基石.尽管权利概念的理论众说纷纭,但均以某个要素或属性来对权利进行概括,各自仅代表着权利的某个层面或领域,无法统一和包含其他要素,因而都不能全面反映权利的内在本质.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权利,更为关键的是把握权利的要素、探讨权利本质.而权利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利益、自由与意志;权利的本质则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合法的不平等,是正当的事物.  相似文献   
910.
法的模糊性之存在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良  邓慧强 《河北法学》2006,24(12):54-58
法的模糊性是法律所具有的归属不完全的属性.它寓于法的存在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之中.从法的存在论看,法的模糊性显现为法本质的多面性.法律具有不完全归属于经济、政治、道德和理性或绝对理念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