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4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视听资料作为《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中的一种,而数字图像又是视听资料的一类,在办案和诉讼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数码相片与传统相片的本质区别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2.
在被保险人死亡情形下分配保险金时,如果有受益人,保险金归其受领;如果没有受益人,保险金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上的特别财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并结合被保险人的意愿,在其继承人、遗赠人或遗赠扶养协议人之间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各个地区之间在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很多方面千差万别,由于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噪音很多的系统工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设绩效指标数据仓库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解决这种异质性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标准比的形式,探讨了如何在我国筛选研究对象问题,然后通过将数据挖掘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研究,并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挖掘软件,以江苏四市(苏州、南京、盐城、徐州)作为研究对象,在处理国家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部门统计年鉴、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工作记录等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市的数据仓库,为进一步进行指标挖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一、职工工资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4年全国城镇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内)年均收入是16024元,但全总对企业职工进行的调查却显示,同年企业职工的年均收入是10913元,仅为城镇职工年均收入的68%。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省20市万名职工调查显示,2002~2004年企业职工工资  相似文献   
45.
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公平的选择中,通过科学的社会分配制度使所有个人的劳动力变为发达的生产力,是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实现劳动正义与财产权利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价值创造的分配和按劳动贡献的分配。  相似文献   
46.
客观要素本身不创造财富和价值 ,但它们能促进价值的创造 ,对财富和价值的创造有贡献。在以往社会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不是其贡献 ,而是其所有制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客观要素参与分配除了依据其所有制关系之外 ,还要依据其贡献 ,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7.
以"馒头国标"事件在我国引起的公众和媒体的热议为出发点,结合了政策学习和社会建构的理论,从政策学习的地方性即承认不同的行动者由于其不同的传统和利益对相同的政策学习范本有着不同的认知的角度,对我国传统食品行业通过标准化的形式进行食品安全规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行动者对于标准的异质的地方性认知,导致了标准在形成之前、之中和之后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偏离也最终背离了实现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初衷,在标准的执行中也注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结合行动者产生地方性认知的背景,认为,社会对于标准的片面认同来源于通过规制获得资源的计划经济的遗毒,以及"超一流企业做标准"口号下标准相关知识匮乏的延伸;结合案例进一步反思了对于政策学习的地方性的"忽略",以及对于标准的社会功能的"夸大"所可能造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48.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equality and polarisation. The vast literature on inequality is held to miss out key features of distributional change, which are better described as changes in polarisation. Axioms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capture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measures of polarisation, as distinct from inequality, have been suggested. The theoretical distinctions proposed in this literature are indeed interesting. But do the newly proposed measures of polarisation give different results in comparing societies over time? We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for China, where dramatic increases in inequality and polarisation have been much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contrary to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the new measures of polarisation do not generate very different results from the standard measures of inequality. The paper ends by consid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olarisation which might better conform to the policy concerns expressed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hina.  相似文献   
49.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劳动计量市场化、分配主体企业化、工资形成市场化、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宏观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首先把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价值抛开,使它们在质上等同,而利率机制在企业调节并实现剩余价值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50.
    
The standard of proof,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BRD), serves as a threshold for reaching verdicts in criminal cases. Pas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factors such as the wording of judicial instructions defining the standard can influence people's interpretation of it. In addition, there is some concern that instructions may not be effective for the wider jury-eligible popul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volving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wo commonly used judicial instructions (i.e. sure and firmly convinced) against a situation when BRD was undefined, on people's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BRD as well as on their self-repor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 and confidence in applying it. We also explored the effect of juror characteristics (i.e.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Compared to when the standard was undefined, the sure instruction helped to reduce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interpretations of BRD and the firmly convinced instruction increase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 However, neither instruction wa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confidence in applying the standard or in reducing observ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evidence-based judicial instructions that can benefit the broad jury-eligible population equally and in a variety of 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