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9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是冷战时期印苏特殊关系的继承和演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俄罗斯的复兴和印度的崛起,双方重新审视对方在各自战略棋盘上的分量,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由于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印度与中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推进,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尽管印俄对中国的态度有一定区别,但是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的良性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2.
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中亚的态势,提出在中亚存在的多重三边关系.首先,作为中亚区域的核心三角关系: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国家、俄罗斯、中国三边关系; 其次,跨欧亚区域的三边关系,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亚国家,其中包含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全球层面的三边关系,例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欧洲、美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中亚地区内部的多元化以及外部的多样化共同深刻地影响这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中亚外部环境的基本形式,三边关系应以尊重国家基本安全利益为目标,并考虑在不可避免的合作与竞争的外部行为过程中采用共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3.
由于各种原因,中俄对中亚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但双方应考虑到彼此动机的差异.鉴于这两个大国都有志于中亚的稳定,而中亚的稳定又有赖于双方旨在刺激中亚经济发展和消除中亚贫困的共同努力,因此中俄有可能、也有必要协调双方在中亚的利益.上海合作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协调中俄之间、以及中俄与中亚各国间利益关系的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24.
《Labor History》2012,53(1):22-39
The Teamsters Union often clashed with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NLRB) in Seattle between 1935 and 1942. At times the Seattle Teamsters resisted the NLRB, yet in other cases the union worked within the agency's procedures to expand. In the years after the Wagner Act, the Teamsters exploited the NLRB to block employees from choosing their own union. This article uses archival records to explore cases where the Seattle Teamsters successfully adapted to federal regulation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between 1935 and 1942. Seattle workers opposed to the Teamsters bravely fought to protect their right to organize, yet these employees faced a union skilled at working with the procedural state. These cases show the increasing ability of the Seattle Teamsters to enroll workers wary of the union by complying with NLRB rules.  相似文献   
25.
《Labor History》2012,53(4):423-458
Well known is that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 (NLRA, 1935) in the United States places a largely per se ban on nonunion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ER) groups which deal with employers over a term or condition of employment. Much less well known is that America’s other labor law, the Railway Labor Act (RLA, 1926),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permits employers to operate such councils and committees as long as they do not perform a collective bargaining function or interfere with workers’ free choice of a bargaining agent. Thus, under the RLA Delta Air Lines is able to operate what is today the closest living approximation to a 1920s-style ER plan while hundreds of other companies (e.g. Polaroid)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NLRA have been forced over the years to disband similar groups on grounds they are a proscribed company union. No study to date has explored the history behind the RLA and NLRA’s divergent treatment of nonunion ER groups so this article takes a first look. The main part of the story covers the 1920–1935 period and examines the events, people, and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company unions and ER in, respectively, the rail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why the legislative outcome in the former was a permissive stance on nonunion committees but prohibitive in the latter.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fast-forwards the RLA-NLRA story from the 1930s to contemporary law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how “history matters” when it comes to what employers can and cannot do with nonunion representation groups, such as works councils,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committee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forums.  相似文献   
26.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7.
自2010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展开各方面新的部署,美国的举措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和地区格局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提出亚太地区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独赢与普赢、猜忌与互信的抉择。文章探讨了亚太新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两岸难以超然于亚太新格局,两岸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但在亚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中,两岸可以从新的视角谋求共同出路。  相似文献   
28.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9.
2014年3月18日,台湾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因为反对两岸服贸协议,进而占领“立法院”,并发起一连串的示威与抗议活动。本研究运用定群追踪数据,以网络民调方式访问台湾地区大三的学生对两岸服贸协议的看法。初步发现:大学生对于服贸协议的态度,受到其政党倾向、统“独”立场以及“台湾人认同”的影响。不过,本研究运用政治情绪的测量也发现: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愤怒与对中国大陆的愤怒,让他们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当他们对中国大陆抱持希望时,仍然支持两岸服贸协议。因此,中国大陆的崛起及繁荣与发展,既让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现况感到愤怒,确也对中国大陆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30.
本文是对泰国450位各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但也反映出值得中国认真注意的一些负面看法.例如泰国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不信任;对中国国内某些社会问题表示担忧;对中国人的文明行为评价较低;对中国的对泰政策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不够重视泰国,中国在中泰自由贸易中占了便宜.调查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