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61.
经验法则是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所获得的有关事物性质、状态及事物间联系的知识,它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现象;诉讼认识中运用经验法则获得对案件的认识,既反映了一般经验知识在认识中的普遍作用,也体现出诉讼认识的任务和目的的特殊要求;经验法则的诉讼功能与诉讼证据制度和诉讼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大陆法系诉讼认识中,它既是认识案件事实和法律解释的依据和推理的前提,也是制约法官心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2.
知识是人类关于世界认知的一个信念系统,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多元性;权力是人类在有关自身一切的世界里所拥有的一种关乎绝对意义的力量系统,具有的超越性、压制的明确性以及单极性。事实上,知识与权力是同质异构的。甚至可以说,知识源于权力,权力源于知识,它们是一元异体性的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163.
“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分类的现代意义与罗马法无关。对“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发展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在大陆法的语境中,还是在普通法的语境中,现代的“不知法不免责”准则都建立在知法的推定的基础之上。知法的推定与近代以来国家权威的扩张与治理方式的理性化存在紧密联系。借助知法的推定,“不知法不免责”准则与责任主义在古典的刑法理论体系中得以自洽共存。在知法的推定动摇之后,为维护“不知法不免责”的传统立场,人们提出诸种新的理论根据,但这些根据无法使传统立场正当化。  相似文献   
164.
经济犯罪的内容与形式根源于经济自身的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然使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微观经济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影响经济犯罪的内容和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本和财富,因此侵犯以知识为客体的经济犯罪会大量增加;智力犯罪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经济犯罪已经登上社会舞台,涉外经济犯罪也必然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65.
当前民警价值取向与队伍思想观念已呈多元化、多层面和多需求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大一统式"的教育管理形式,收效日趋减退。面对形势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唯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适时开展队伍状况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民警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愿望需求,才能把握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唯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跟进配套措施,在队伍建设中充分推行"阳光警务",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的最大化。坚持实施常态化的队伍分析,不仅可提高辅助队伍管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而且可促进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履职能力的提升,更可以全面凝聚广大民警的向心力,从而为构建监所管理现代警务机制的升级版提供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66.
167.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影响面广,在遵守法律原则和程序的前提下,按照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进行工作机制和方法的转变就显得很重要,这种转变集中表现为能动司法的前延后伸:立体预防和帮教安置。  相似文献   
168.
“西法东渐”的思想史逻辑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的中国法理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四大缺陷,整体上而言,只能是知识之学而非思想之学。这是西法东渐所导致的结果,而西法东渐乃近世以来中国法学成败之所系。因此,我们需要探究其背后的思想史逻辑以及克服中国法理学研究之缺陷的超越之道。也即,实现法学研究从关注文本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通过张四维与通三统来实现对古今中西的糅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9.
主要基于文字学的证据和先哲的相关言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知而获智"的智慧观."知而获智"观既具有"定义智慧的视角恰当"与"蕴含转识成智思想"等两大优点,也存在三点不足:其一,易让人产生将智慧与渊博知识相等同的误解;其二,未看到解决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时个体心智加工的本质区别;其三,易让人将智慧误解成纯粹的认知概念.智慧本是真与善的合金,纯粹认知领域的"聪明才智"只属于"真",它既可助人为善,也可为虎作伥.所以,没有善心的引导与催化,只追求私利的"智"只能称作"小聪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0.
南海问题分析与预测(2010—20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南海问题的发展轨迹已经限定了2011年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2011年,美国与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将有力地影响南海问题的走势。由于矛盾错综复杂,各方期待的《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相对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动指南更加难以落实。南海问题除了对相关各国的传统影响仍将继续存在之外,对区域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