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也迅速增长,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关注高科技在应对网络犯罪中应发挥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传统侦查手段的应用,如在犯罪人特征描述领域。有证据表明,在网路犯罪领域确实通常存在着一些区别性的特征,这是犯罪人特征描述适用的基础。应针对网络犯罪和犯罪人特征描述的内容,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和方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2.
张斌 《证据科学》2010,18(4):475-484
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美法国家有关科学证据的法庭运用,所表明的基本思想是,将科学证据评价的事实问题,通过三种方法转化为法律问题,以此保证法官在科学证据评价中承担更多的审查义务,以减少陪审团在科学证据判断上出错的可能性。这三种法律转化方法分别是,专家资格审查、专家证言的形式审查、专家证言的实质审查。这在20世纪的美国审判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13.
The rapid growth of new development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electronic monitoring to the forefront of today’s workplace concerns. This is an area that in recent years has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mongst the media, academia and legal scholars demanding that employers do not intrude into employees’ online privacy via electronic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However, electronic monitoring at work is not one-sided and it is arguable that employers have legitimate reasons to justify their a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employers’ justification for conducting electronic monitoring by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risk of financial and legal liabilities that employers may incur as a result of employees’ misuse of online services at work.  相似文献   
214.
医疗物品致人损害责任是医疗损害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又具有产品责任的某些特点。对外,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致损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原则;而血液致损的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对内,医疗机构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因此在无过错时有权向最终的责任主体追偿。医疗物品责任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归责原则,因此受损害方承担了证明医疗损害责任三个构成要件的证明责任;而医疗产品生产商和医疗机构都可以通过举证《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法定情况的存在而免责,但医疗机构不得对未投入流通这一情况而免责,血液提供机构承担了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的举证责任。为了更好的平衡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我国应该对与证据价值密切相关的两个制度证据保全和医疗鉴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15.
相对于传统的物证、书证而言,电子证据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产物。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肉食者系统在美国所引起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法律规范之间的一种冲突,而肉食者系统的开发本身即是计算机技术在法律规范约束之下的结果。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规律与法律稳定性的考虑,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可以采取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双重约束的模式,即通过法律规范约束来保证搜查、扣押的合法性,通过技术规范的约束可以保证搜查、扣押所得电子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16.
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美法国家有关科学证据的法庭运用,所表明的基本思想是,将科学证据评价的事实问题,通过三种方法转化为法律问题,以此保证法官在科学证据评价中承担更多的审查义务,以减少陪审团在科学证据判断上出错的可能性。这三种法律转化方法分别是,专家资格审查、专家证言的形式审查、专家证言的实质审查。这在20世纪的美国审判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17.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legislation that would be used to prosecute acts of cyber-terrorism in five western democracies: Australia, the United Kingdom, Canada, New Zea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argues that each of the four Commonwealth jurisdictions sets too low a threshold for prosecuting acts of cyber-terrorism against electronic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systems. By contrast,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acted more finely calibrated legislation that sets a much higher threshold for acts of cyber-terrorism deserving life imprisonment.  相似文献   
218.
我国证据立法已经提上议程,非法证据作为证据法中的重要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通过从制定法视角、考察英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探讨我国证据立法对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规则的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219.
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首次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较为系统和详细的规定,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摆到了理论和实践面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涉及何为“非法证据”、认定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是什么、哪些诉讼阶段可以审查证据合法性、审查效力如何认定,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的分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关系到能否正确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真正规范侦查行为、减少冤假错案、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20.
对于庭审中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的,相关证据展示、交换和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拟通过休庭方式在庭下进行,庭上再进行确认或裁定;对于当庭非法证据排除调查不至于造成庭审过分延误的,也可在庭审过程中进行。侦查人员作为“程序上的被告”出庭说明情况,虽不具备证人身份,但依然可以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依法辅助公诉人履行控诉职责的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