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在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和事实裁判者除了要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能力之外,还需要确认证据本身是否具有客观性以及与待证事实是否具有关联性即证据证明力。本文通过综合证据法学、诉讼法学和司法鉴定理论,从诉讼应用的角度,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关系、司法鉴定结论证明为审查判断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进而提出初步的审查方案。  相似文献   
202.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人的工作,也是我们党的优势和在新时期需要发扬光大的一项光荣传统。从目前的实践经验和结果看,在实际工作中,宣传思想工作应重点抓宣传、规划、投入,抓队伍、组织、领导等。  相似文献   
203.
鉴定结论在海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基础 ,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判例 ,分析了鉴定结论的性质和程序启动 ,海事司法实践中认定鉴定结论效力时应当考虑的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4.
陈洪  邹雄 《行政与法》2005,(6):101-103
在我国环境侵权纠纷处理过程中,因果关系的鉴定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设想建立一套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行政鉴定制度,作为对现有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以充分发挥环境行政机关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更好地解决环境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205.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和扩大,鉴定结论的危险性与重要性的并存促使人们探寻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规范。英美法系对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强调对其依据方法的考察,大陆法系强调诉讼程序对鉴定结论的制度。在对两大法系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鉴定人的适格性、鉴定的关联性、鉴定结论的可靠性、鉴定材料的合法性和鉴定的程序性要件上完善我国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206.
刘洁 《证据科学》2011,19(5):615-624
本文引用民事诉讼测谎运用最为典型的案例,即江苏淮安中院再审崔景涛诉陈德勤借款纠纷案,首先列出反对者对测谎在该案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和证明力两方面.接着本文相应地从这两方面为测谎结论在该案例中的应用证成。  相似文献   
207.
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鉴定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鉴定技术的专业性、科学性,法庭很少会去质疑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但实际上,鉴定结论并无预定的证明力,它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专家意见,而非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不变真理。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反映出法律更加谨慎、理智地看待鉴定意见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208.
潘志玉 《政法论丛》2012,(6):109-114
事实认定对于司法裁判具有关键作用,民事诉讼中事实的认定是靠证据来支撑的。测谎技术本身是科学的,关键在于怎么科学地去用它。测谎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可以归于鉴定结论之列。测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而且也不存在理论障碍,测谎证据的应用能为解决陷入事实认定僵局的疑难案件打开一扇希望之门。对待测谎证据,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民事诉讼中严格规范测谎证据的适用条件、范围和程序,并适时推动测谎证据立法化。  相似文献   
209.
目前各国关于心理测试(测谎)结论的法定资格的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另一类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在我国司法领域中,心理测试结论的最终的出具形式仍是"测试报告",并没有把它隶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它和鉴定结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在借鉴国外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和"补强规则"的框架下,心理测试技术和测试结论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0.
In the UK context, the rise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actice of forensic psychiatry is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relating to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this article, we seek to cha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y and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UK over the early modern, modern and late modern periods. With a focus on claims about authority and expert knowledge arou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e suggest that these claims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negotiation and that, as a result, claims to authority over and knowledge about criminal non-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psychiatrists and psychiatry are most accurately understood as emergent and contingent. The apparent formalism of legal discourse has tended to conceal the extent to which legal policy has been preoccupied with maintaining the primacy of lay judgments in criminal processes of evaluation and adjudication. While this policy has been somewhat successful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ial – particularly the murder trial – it has been undermined by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surrounding the trial, including those that substitute treatment for punishment without, or in spite of, a formal determina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