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2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5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马宁 《法学研究》2015,(3):102-119
保险合同法可以体系化地解读为意思自治、给付均衡与合理期待三个核心原则的组合。立法者希望籍说明义务来消减信息不对称,贯彻意思自治。但在建构制度规范时,并未考虑信息传送方的履行成本,对信息接收方的识别成本与关注焦点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过度理想化的设计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立法应废止实质性的明确说明义务,代之以形式化的信息提供义务。对于意思自治的不足,可以通过提升给付均衡度和更有效保障被保险人对获取保险产品的合理期待加以填补。  相似文献   
32.
ABSTRACT

The Dayton Peace Agreement ended the violence in Bosnia–Herzegovina, however, it also solidified antagonistic political identitie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two social contracts: an ‘elite social contract’ involving primarily political elites of the main ethnic groups and an ‘everyday social contract’ involving ordinary citizens trying to manage a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first social contract is hegemonic, however, alternative, non-nationalist views are slowly emerging. Grassroots groups, the surviving remnants of inter-ethnic coexistence, the integrating pull of market forces and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diaspora all constitute resources for the creation of a resilient national social contract.  相似文献   
33.
集体合同制度施行以来,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并日趋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集体协商一方主体-----职工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34.
蒋军洲 《北方法学》2013,7(5):67-76
中世纪以来的法学家在构建合同理论时一方面进行着体系化的尝试,另一方面继承了具有罗马法传统的要物合同制度。但在提炼合同一般理论的进程中,要物合同制度逐渐脱离了其原来的生存土壤。尽管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具有鲜明个性的要物合同与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合同一般理论仍有明显冲突。要物合同的成立区别于合意主义的一般原理甚至难见容于其体系成为要物合同之困。为化解此危机,追溯其产生渊源及流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宋代社会,契约文书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深化及土地权利的分离,广泛地应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干照”作为“田宅诉讼”中各类契约文书的通称,也因其具有示信、客观真实的证据作用而成为宋代司法判词的常用语。“干照”是宋代社会及司法活动中的固有词汇,它真实地反映着唐宋的社会变革,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符号置于宋代社会结构的网络中,其背后反映的是宋代司法结构的变化与司法传统的转型。  相似文献   
36.
心理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契约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工具,正在被视为解决组织与员工之间矛盾的基本方式受到关注。实践表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在管理实践中,应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论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担保法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现行立法是禁止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允许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都有可行性;并且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功能的体现,需要法律上的支持和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8.
“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它发源于罗马法,确立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其产生之社会基础的变化.各国普遍对契约自由给予一定的规制,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契约公正。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确立及现代社会对其的规制,宏观把握契约自由原则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洞见其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39.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中的"公私债负停征,此物不在停限"、"后有恩赦,不在免限"等抵赦条款,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赦免私债的契约表现.始于北魏时期的国家对私债的赦免,针对的是"偿利过本,翻改券契"等民间高利贷行为;唐、五代及南宋、元初赦令,延续了这个传统.这一赦免初衷,也波及到无息借贷,致使抵赦条款也出现在无息借贷契约中,反映了民间防御意识的加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的反复出现与国家免除民间债负赦令的频繁发布,反映了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长时间博弈.明清时,国家不再以赦令形式免除私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也随即消失.  相似文献   
40.
就业协议是我国高等院校要求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关毕业生工作的协议,可以作为统计就业率,确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依据.但实践中对就业协议的性质不清、内容存在问题,导致就业协议存在虚假签约、毁约现象比较严重,有必要对就业协议进行改革,用法律手段调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