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高管薪酬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管薪酬制度是公司法上的重要制度,其制度目标在于降低公司治理的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但是,传统的薪酬制度建立在两个理想的假定基础之上:董事能够代表公司平等地和高管谈判;高管薪酬标准可以独立于其他利益关系人的薪酬而确定。这种假定和现实环境不符,导致薪酬制度不能实现其制度目标,需要从程序上和实体上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2.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杭州市拱墅区政府执行“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实践中仍面临如执行过程监控机制不健全、政府行为在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执行的责任不清晰等困境。要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夯实执行的基础,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明确执行的关键,创新、完善决策制度;强化执行的核心,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3.
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对于解决当事人“申诉难”、“执行难”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规定,对于保护银行债权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银行业务的运用将产生诸多的影响,银行应积极主动加以运用,有效利用其正面影响,消除其不利影响,防范和化解风险,更好地保障资金运营的安全,推动银行业务健康、规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梁美芬 《时代法学》2007,5(6):18-21
在香港基本法下,立法会和行政长官之间的"制约和平衡"是互相联系的,附件二还为立法会规定了一个独特的投票机制。除了立法和行政分支的平衡之外,基本法第七十三条还规定了立法会对政府的其它制约。香港现时的三权制衡体制较像英式,而不等同于美式的三权分立,它与香港的行政主导体制并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145.
《欧盟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活动第七框架计划》是迄今欧盟投资最多、内容最丰富、市场目的最明确的全欧洲性中长期重大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该计划所资助的项目几乎都是针对国际科技发展最前沿的课题或者是具有基础性、前瞻性、预竞争性的科技难点。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欧盟在项目遴选程序,研发资金的筹集、拨付,风险共担融资工具(RSFF)的引入,财务报告审计以及科技项目最终成果的双重评估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欧盟在框架计划执行中取得的经验及制度成果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制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6.
战时缓刑暗含刑事程序法的要旨,需要一个程序运行机制,即战时缓刑的申请、军事法院的宣告和有关机关的交付执行。理论界对战时缓刑的执行和考察机关存在争议,由军队保卫部门负责考察,其他部门和组织配合,比较合理合法。战时缓刑的变更执行程序,包括戴罪立功表现的考察报告程序、军事法院的认定程序和撤销程序。  相似文献   
147.
张卫平 《现代法学》2020,(1):116-131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试图实现被申请人的权利救济和国家对仲裁更全面监督的双重目的。但由于这一具有司法监督职能的制度被置于执行阶段,不予执行事由实质上成为一种被申请人针对执行请求的抗辩主张,从而与司法审查监督无关。且由于抗辩一旦成立即具有废除仲裁裁决执行力和既判力的双重后果,导致抗辩主张与实际效果的背离。现行制度的这一结构导致了审判权与执行权(执行裁决权)行使的混同。这一结构性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认识上误认为仲裁裁决当然具有执行力。但在仲裁和执行法理上,执行力专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仲裁作为民间裁决要具有可执行性,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确认。这一过程是审判权的运用,而非执行权的运用。有鉴于此,应当专门设置对仲裁裁决可执行性的审查程序,即由权利人向法院提出对仲裁裁决的确认申请,法院予以审查确认。法院的确认裁决与仲裁裁决共同成为执行根据。该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理程序,兼具诉讼性和非讼性。该程序使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与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仲裁裁决的执行保持了一致,也进一步实现了审执分离,使国家对仲裁执行的监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8.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1):21-53
This paper explores empirically how domest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affect political leaders’ propensity to respond with the use of for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oreign policy and world politics literatures are replete with references to leaders’ alleged use of external conflict when confronted with domestic challenges, but rarely consider domestic responses to dissent or the role of interstate threats.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repression primarily focuses on linkages between domestic challenges and leaders’ resort to repressive policies, but ignores international alternatives. Neither literature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threats and opportunity structures on resort to use of force and coercion at home and abroad. Alternatively, we contend that foreign conflict and repression are complementary and potentially interchangeable policies that leaders may use to maintain political power in the face of domestic pressure.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level of domestic political constraints conditions the opportunity and likelihood of selecting either repression or foreign conflict in response to domestic challenges. Since the ability to capitalize on external conflict involvement in all likelihood is not independent of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structures, we explicitly address differenc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historical interstate animosity. We test our hypotheses on resort to repression and external dispute involvement on a global sample of political leaders for the period 1948–82.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pression and external conflict involvement appear to be largely independent and driven by different challenges: While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domestic conflic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disputes and that external threat may promote repression, there is little support for the idea of direct substitution in kind since leaders frequently combine both dispute involvement and repression.  相似文献   
149.
李慧 《法学杂志》2012,(7):120-125
回归前的香港在港英宪政秩序下建立了英式司法体系,经过长期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培养、训练以及结合香港本土情况的司法实践积累,形成了英属司法区的判例制度。回归初期香港处于新旧宪政秩序转型和过渡的阶段,中央与特区之间、大陆法制与香港普通法传统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香港的判例制度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然而正是在这种相互冲突和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中央与特区、大陆法制与香港普通法传统寻找到了相互磨合和相互适用的方式和路径,香港判例制度的发展也因此从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50.
王慧 《政法论丛》2022,(1):97-105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停止侵害诉讼,旨在通过判决及其执行永久性禁止未来侵害行为,实现对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控制.基于我国规范出发型的裁判模式及环境司法"审执合一"的专门化探索,通过比较德国停止侵害诉讼与美国禁令救济的运行机理,有必要通过审执协作,体系化地扩大停止侵害判决辐射范围,以实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永久禁止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