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1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与企业法人类似的法人形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国外公司治理视角下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问题从静态的治理结构和动态的治理机制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探讨对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问题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2.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法理论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近年来 ,我国刑法学界已有人开始涉足这一理论 ,但是 ,其诸多主张颇值商榷。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文章提出 ,我国刑法应批判地继承期待可能性理论 ,不能盲目扩大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怀念  王平 《现代法学》2000,22(4):116-119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是当前企业并购中的热点。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 ,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54.
俄格军事冲突是冷战后俄格矛盾的一次释放.透过这一事件,独联体建设的诸多问题凸显出来.独联体未来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俄罗斯未来政策的转变将对此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使独联体这一组织形式更具吸引力和更具效力,俄罗斯有必要改变其对独联体国家关系的行为方式,加强独联体组织功能建设,健全联合治理机制,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唯有如此,独联体组织机制的功能才会被激活,并最终有利于俄罗斯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5.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相互投资成为深化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国际直接投资是突破贸易壁垒、进入一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中俄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中俄相互投资存在经济转轨尚未完全实现、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沟通渠道不畅等制度性和基础性障碍。为促进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应在签定双边投资协定、建立中俄商业协会、开辟投资融资途径、相互建立工业园区以及举办投资洽谈会等方面构建相互投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56.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57.
方芸 《东南亚》2011,(2):14-19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老挝逐步摒弃"一边倒"的外交观念,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立了全方位外交方针和政策。经过20多年的实践,老挝全方位对外交往活跃,在深化与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同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联系,老挝与中国的关系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较大突破,并成为老挝发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8.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都是一个较难明确区分的问题。“是否用尽当地救济”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标准。然而,很多混淆的产生是与国家责任条款的变化、对国家责任的产生存在误解,以及对外交保护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条件不分有关。由于国家责任条款和外交保护条款的双重影响,传统领事保护与外交保护当中,出现了部分交融的趋势。这种融合,实际上就是部分外交保护转化为领事保护,这就扩展了领事保护的范围,提升了领事保护的程度,使得海外公民的权利更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补救。  相似文献   
59.
认同是国家利益的来源,从两个途径制约着国家的外交政策。以阿拉伯认同对伊拉克外交政策塑造为主线,伊拉克外交可以分为前萨达姆时期、萨达姆时期与后萨达姆时期三个阶段,在此三个阶段中,库尔德民族认同、伊斯兰宗教认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派认同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也同时存在。伊拉克国家认同缺失正是其外交政策导向多变的原因,重新构建强大的国家认同,在国家认同指导下展开自主的外交交往,是伊拉克消除内乱、提高国际信用度的可取出路。  相似文献   
60.
Some women in colonial South Carolina inherited, possessed, and sold real proper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and why women took on roles as landowners. Such practices were part of a range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designed to hand down plantation capital to the next generation. High mortality rates in the region challenged white families as they sought to establish their children within the planter class. Recent scholarship on women in South Carolina has identified instances in which “female planters” wielded control over land and slaves, temporarily assuming authority otherwise reserved for men. Tracing the presence of female landowners in land records, plantation advertisements, and court records reveals that although women made up only a small minority of landowners, they perform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land and bringing it into production. Unlike their counterparts in other slave societies, white women in the Lowcountry were engaged directly in managing the domestic economies of plantation businesses. Even the archetypical female planter, Eliza Lucas Pinckney, conceived of her influential experiments with indigo production as an extension of her primary, domestic responsibilities as a planter's daughter and as a planter's wife. Such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domestic experience accounts for the unusually active roles South Carolina women undertook as family agents tasked with reproducing plant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