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人生指南的信仰是一系列具有坚定性、确定性的信念或者信条。但是克尔凯郭尔借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之口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认为确定性是信仰的大敌,只有在不确定性中信仰才能获得有用的导师。而形成上述观点的根源在于他反对把基督教信仰等同于客观的知识体系,信仰不是知识,信仰是一种自身即具有强力的特殊的"器官";信仰的达成依靠的是主体充满激情的对于"永恒福祉"的个体性的、永无终止的不懈追求,因为信仰最终只关乎主体个人,它是主体的一种精神追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92.
宪法基本权利确立了一套客观价值秩序,既适用于国家与人民,也拘束私法关系,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标准之一。由于宪法时下还不能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无效的直接依据,应当将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行为无效事由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与违背公序良俗都是法律行为无效的判断事由,基本权利透过公序良俗即可单独否定法律行为效力。最高法院1988年工伤概不负责案的《批复》将基本权利既视为法律又视为公序良俗,以此否定法律行为效力,在方法上欠为妥当,应予检讨。  相似文献   
93.
戴孟勇 《法学家》2020,(1):17-31,191
法律行为的原因、内容、条件、负担以及当事人的动机等因素违反公序良俗时,不仅各自的表现样态存在区别,对法律行为无效性的影响也不相同。法律行为的原因或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或部分无效。停止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解除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上仅解除条件无效。慷慨行为中的负担违反公序良俗的,仅负担本身无效。多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共同动机或者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就法律行为的内容、条件、负担和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及其相应的法律效果分别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94.
The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will be immensely valuable in taking forward the agenda of research, practice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Some have consolidated existing knowledge in specific areas and analysed it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thers have identified the key points at issue in the debate between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Still others have explored or developed a number of relatively neglected matters, including the delivery of treatment within a coercive framework; the role of labelling in change and desistance proc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rapeutic alliance in offence-focused work; and re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responsivity principl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The present paper extracts some further principal themes from the spectrum of issues raised. Discussion of these is grouped under the four headings of theory construction, evidence accumulatio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and eth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95.
Abstract

Little is known about current re-entry practices, no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facilitate re-entry, reintegration and, ultimately, desistance from future offending. Göbbels, Ward and Willis recently developed the Integrative Theory of Desistance from Sex Offending (ITDSO), which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the individual desistance process in four phase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 re-entry phase of the ITDSO was us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valuate current re-entry practices in five North American sex offender treatment programmes. Inductive thematic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interview data from programme directors and final client assignments. Eleve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fit with the ITDSO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improving re-entry practices so that they better promote desistance.  相似文献   
96.
1985年之后,侨居各国的台湾慈济人,将慈济志业推广于台湾之外。截至2007年,慈济组织遍布世界五大洲,在全球44个国家成立了超过320个分支会或联络处。慈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各项志业主要包括:救灾;扶贫济困;支持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关注并保护儿童健康等。慈济慈善事业运作时不分种族、宗教及国度,这是它能够在全球广泛传播并产生强大影响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7.
广义的文化软实力既包含制度维度,也包括精神维度,而且,这两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民主、法治与善治,是国家软实力的制度体现,伦理、尊严与文化,则是国家软实力的精神载体,两者缺一不可.软实力以硬实力为支撑,但是,仅有硬实力还不够,没有体制和精神上的软实力的支持,硬实力也许难以维系.一个国家的体制和文化上的形象,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8.
从行政合同的契约本质考虑,诚实信用原则当然可以适用于行政合同;从行政合同的行政性来看,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行政合同有利于规制行政特权的恣意行使。对于历来强调国家的优越地位,缺乏对个人权利保护和平等地位尊重传统的我国,在行政合同理论和实践中倡导诚信原则更具意义。具体适用时,一方面要借鉴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合同中的适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诚信原则对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进行公益裁量、行使行政特权时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99.
卧底侦查的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底侦查作为一种欺骗性侦查手段,其合理性是可以得到确证的。在卧底期间,卧底人员涉入的轻微违法犯罪应排除可罚性;面对卧底侦查对象所实施的轻微犯罪,卧底人员的不作为一般不构成犯罪。为防止卧底侦查措施的滥用,必须对卧底侦查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0.
把法律权威丧失的原因归结为法律信仰的失落不失深刻,但也存在着用法律权威之丧失解释法律信仰之失落这种循环论证的可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法律信仰缺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促成了法律边缘化;二是我们的现代法律理论导致了对法律的误读;三是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对人们法律信心的严重打击,要重建法律的权威性,必须是遵从由生活到制度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