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0篇 |
工人农民 | 2篇 |
世界政治 | 5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34篇 |
法律 | 82篇 |
中国共产党 | 26篇 |
中国政治 | 47篇 |
政治理论 | 129篇 |
综合类 | 14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数字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新形态。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性共同驱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要及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重视制度变革的基石作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与高效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构建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连接的数智治理体系,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2.
西方新城市管理:理论轮廓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公共服务途径经历了重大转型。一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公共服务精神受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挑战。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依赖私部门管理实践,强调将竞争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性。实践中,新公共管理力求将市民(公民)定义为产品的消费者或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顾客。研究显示,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促进了某些城市服务的改进,但也存在严重局限。主要表现在它不能释放改进公共服务的关键动力———市民和社区能量。作为一个整体,城市领导者与管理者在重塑公共服务改革议程中有着关键作用。作为改进城市治理质量,必须处理3大关键挑战。并将这一途径称为“新城市管理”,以寻求管理变革与地方政治复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3.
The review essay takes stock of the last decade of decentralisation and regionalisation research in Central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 Classifying the existing scholarship with regard to its focus of analysis, its explanatory programme, and methodological predilections, we suggest to distinguish three different agendas: system transformation, EU conditionality and subnational governance. We argue that scholarly interest in regionalisation and decentralisation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transformation or Europeanisation is vanishing. Instead, we witness the emergence of a subnational governance approach which is rooted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policy analysis. The debate about decentralisation and regionalisation in CEEC is thus in a process of “normalising” and converging with the Western European subnational political discourse. 相似文献
94.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积累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关于政府创新的属性、特征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五届共计100多个入围项目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进行了经验研究。分析显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获得创新美誉的比例多于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党政机构仍然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也在加入创新的队伍。相比其他行政层级,地市和区县政府的创新精神更强。 相似文献
95.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管理正在从传统的都市区(Metropolitan)管理过渡到巨型都市区(Megapolitan)或者城市走廊(City Corridor)的管理.从社会技术系统(Societal-techno System)视角,将区域管理作为一个涉众系统(Multi-actor System)考虑,研究物理系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研究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治理关系,探索涉众系统情境下的政策制定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案例和松花江水污染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整合具有嵌入性特征;基础设施整合和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形成,是跨区域治理的基础,所形成的城市网络,其核心功能体现在"分散的集中化"上,以保证有效的基础设施整合、分工网络的形成和提供高级生产者服务;在跨区域治理政策制定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组合的基于规则和过程的涉众情境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以实现社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96.
本文考察了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上海45个小区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文章发现居委会的制度能力与社区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居委会动员社区外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服务效率、居委会直选投票率,居委会与物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助于提高直选投票率.该研究发现意味着,随着住房市场化和封闭式小区的出现,传统的基于楼组长动员网络的社区治理技术面临挑战,居委会有必要采取新的社区治理实践和技术来强化其制度能力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管理社区.本文将制度能力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丰富了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视角.同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居委会制度能力的测量指标,并进一步阐明制度能力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7.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保持国家政治统一、实现权力有效监督制约和实践协商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聚合性的政党制度结构,保持了超大规模国家的政治统一;通过非竞争支持型的政党监督模式,初步实现了政党之间的权力监督;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现了包容互惠发展导向的协商民主治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需要通过制度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8.
注重政治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严明政治纪律的历史.总结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发展历史,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有利于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协调国家治理关系,是适应历史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及顺应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从治理主体、治理关系、治理模式三个维度入手,突出党的核心地位,优化党政职能结构,健全运行体制机制,是加快制度优势向... 相似文献
100.
家风是传统农业时代维系乡土社会的内生秩序,基于传统社会结构显示独特的伦理约束与治理优化功能.进入新时代,乡村社会生态、主客体等发生结构性变迁,乡村治理模式亟须适应性调整与革新,家风及家风建设也需现代化转型与重构.这种现实情境下,湖州南浔区通过"最美家风+"建设,链接并作用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等乡村治理体系的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