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不知法不赦来自一句古老的罗马格言。此原则强调“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有害的”,行为人对于法律认识的错误,并不能成为其逃避惩罚的借口。美国司法判例中的“不允许对法的不知”原则,被认为是刑事程序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原则之一。二战以后,随着人类社会日益进步和各国刑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一古老的原则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严格坚持不知法不免责导致了一些不公正的审判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刑法典开始对此原则进行修正。不可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可以免责,而可以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只能减责。  相似文献   
752.
对犯罪过程中加害人与被害人关系的认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关系的一般认识论模式和机械论模式作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论述了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及其主要类型,其中包括被害人受攻击模式、被害人推动模式、冲突模式、被害人可利用模式和自愿的被害人模式等.  相似文献   
753.
守法精神对于现代法治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意义.在知识社会的背景下,法律的知识化发展有利于社会成员主体性意识的形成,有利于良法的创制和法律知识的传播,而这都为守法精神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知识社会背景下守法精神的生成需要从法律制度建构中的知识转化、法律教育中的知识传播、法律实践中的知识升华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754.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origins of the Commission over the decade before it opened its doors in October 2007, and the contentious debates and political trade-offs which led to its emergence in its current form; a history which throws light on the challenges it now faces. Inclusion of human rights in a 'single equality body', concessions on disability, the promise of a single Equality Act and the Commission's third arm, community relations, were major fault lines in debates complicated by devolu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n Whitehall but strengthened by an unusual degree of engagement with external stakeholders and by the scrutiny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in Parliament. The outcome extends beyond establishment of a Commission with a powerful mandate. A process that began with separate equality interests competing to ensure their constituency did not lose out, fostered enthusiasm for collaboration to achieve the vision of society the Commission is tasked, by S3 Equality Act 2006, to deliver.'  相似文献   
755.
学术界关于高校的分类如此繁多,以至于许多高校尤其新兴高校在实践中难于对自身准确定位甚至形成错位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已有分类并非基于高校本质进行,另一方面在于分类者所处知识型与新兴知识型之间存有冲突。因此,找寻高校之本质、建构适切于新兴知识型的高校分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学术为高校之本质,基于学术对高校分类具有合理性。以学术为视角,高校可分类为普通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756.
李瑜青  张建 《北方法学》2013,(3):109-114
民间法研究反映了中国学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对法律发展动力的一种新认识。上世纪80年代民间法在国家—社会框架、地方性知识理论和法律多元理论支配下进行的研究,以及新世纪10年来就纠纷解决功能的探讨等,无不反映了民间法研究通过对移植式立法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窘境的剖析,以批判性意识确立起自身独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民间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要回到民间法研究的既有立场上。  相似文献   
757.
我国加入WTO已经将近十年。作为WTO重要的一项协定TRIPs,在这十年阎受到多方挑战和质疑,有来自传统知识的。也有来自最新的互联网。本文在阐述了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以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体系在当前所面临的多方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多次修订作了相应的解说。对于即将进行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作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758.
清代州县衙门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以及牧令缺乏行政技能和法律知识的状况,导致了官箴书和幕友的大量出现。清代著名幕友和循吏汪辉祖撰写的《佐治药言》和《学治臆说》被幕友和牧令视为官箴书中的典范。这两本书在清代中国流传广泛,影响巨大,其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口传、抄本和刊印;而他人的引述、摘录与汇编,也对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推荐、赠予和购买情况来看,这两本书在当时应该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阅读与接受。严格说来,清代官箴书是特殊意义上的总结和阐述州县实务知识的书籍,具有经验性与实践性的特征。官箴书的广泛传播与阅读,也导致了州县牧令在处理行政事务和司法问题上形成了相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9.
舒国滢 《现代法学》2011,33(4):3-15
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描述,并未细致地揭示11世纪之前西方古代法学在知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特征。不可否认的是,近代大学体制不仅打造了一个"以学术为生"、专事学问研究的知识群体,而且也铸造了一种追求逻辑形式主义的科学精神,但是,"经院派"以及以后的"公理方法派"法学家们的做法,实际上遮蔽了古老的法学作为一门法的实践知识的性格。古代的论题学体现了这种性格,它将法学的论辩活动带入到了更复杂、更可靠、更贴近人类社会生活现实的思考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760.
侗族是一个追求和谐共生的民族,一个具有较高审美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去追寻这种自由之美、和谐共生的美、精神愉悦之美。这体现在侗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认识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建构上,表现出深刻的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