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马克思哲学创新实质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创新,首先应突破“以苏解马”、“以恩解马”、“以西解马”的传统解读模式,采用“以马解马”的新模式,直接依据马克思哲学原创的主要文本,重新解读最能代表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原生形态实质的四部曲,即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哲学一系列重要文本《、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马克思晚年为写出《资本论》续篇而作的四组准备材料、在黑格尔《逻辑学》与《资本论》逻辑基础上写出《辩证法》的构想,以期科学说明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的精神实质及马克思哲学的名称问题。  相似文献   
172.
真正的哲学总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的哲学思考是时代精华的华美篇章.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脉搏,结合国情,采取边缘化的革命理论、边缘化的革命策略和方式实现了现代性国家建构与民族独立,彻底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视域下建构的一个异域"他者"形象,从而逐渐走向富强.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173.
把马克思的世界观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恰当的,这在我国哲学界是许多学者的共识,黄枬森同志对此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近来有部分论者发文高调批判和否定了黄枬森的相关观点,在他们看来,黄枬森先生所坚持和阐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斯大林的哲学、是"见物不见人"的旧哲学,不是马克思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的哲学;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等。这些理由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事实,具体地来说有的是主观臆断、乱扣帽子,有的是无中生有、自欺欺人,有的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因而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4.
从法学角度看,恩格斯晚年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巩固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恩格斯系统阐发了国家和法的起源与演进理论,批判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和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辩证法;根据欧洲的新形势,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要将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结合巴黎公社经验,他阐述了无产阶级新型国家和法制的基本原理,反对国家崇拜;在一系列通信中,他深入阐发了法和国家对经济关系的积极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理论,批驳了社会发展的“唯经济论”。恩格斯一系列法哲学新观点,对于当今时代深入理解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历史发展规律、法的本质及功能、法律意识形态等问题,都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5.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向以"运行保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现代机关事务治理转型,经历了雏形渐成、改革发展、深化改革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背景、政治变量、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混合体"模式深刻影响着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国家治理范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则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展望未来,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要正视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消解路径依赖逆向张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职能法定化,完善多元协同的机关事务治理模式,从而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6.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辩证法合理形态探索中,形成了系统辩证法、发展辩证法、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生态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等新的“形态”学派,孕育着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合理形态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77.
哲学是真正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和哲学成果的结晶,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特别是中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8.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理论创新的典范。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实现由黑格尔的以目的联系为基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向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是整个思维创新的关键。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对象化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的根本性突破。运用主客体辩证法这一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范畴,科学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79.
唯物史观因其阶级斗争理论而成为一种斗争哲学,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成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同时,唯物史观还是一种和谐哲学。它不仅提出了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指明了社会和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0.
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人类改造政治生活所取得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它表现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政治文明具有稳定、发展和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