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当前偷渡案件中犯罪手段呈现隐蔽化、组织化、智能化的特点,偷渡组织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犯罪集团,一般的侦查对策难以充分收集到深层次犯罪情报、证据及线索,难以对偷渡行为实施有效控制和打击。通过对我国南北边境沿海地区偷渡案件的调研发现,偷渡案件侦查工作中存在案件经营时间长、成本高、偷渡案组织者定罪有法律争议、取证难、缺乏国际警务合作等问题,针对这些偷渡案件侦查中的问题,需要以情报为主线,从秘密力量、内线侦查、技术侦查、阵地控制、国际警务合作等几个方面强化偷渡案件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12.
从理论及实务经验来看,盗窃、诈骗等侵财类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一般由“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两个方面构成。排除意思侧重排除权利人的法益保护,利用意思侧重财物的经济利用。合同诈骗作为诈骗的特殊形态,其非法占有目的也可以从此两结构进行认定。具体来说,从签订合同时、合同履行中判断其是否具有排除意思及利用意思,也可以从合同履行中履行完毕前对通过合同取得财物的利用方式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法制,我国新近《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之立法难免受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影响。本文以中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为视角,考察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中关于证据排除的适用阶段、启动程序、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程序性规定的立法内容,以期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相关内容进行准确认识和解读,并探求我国语境下应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而谋求对其改进与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114.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未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规定,仅相关司法解释有所涉及.但其规定非常单薄,其原则性、抽象性的概括条文使非法证据排除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容易造成适用上的混乱.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可以以利益衡量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基本原则,同时设立好相关的配套措施.民事诉讼法还应当从排除的范围、提出排除的主体、提出排除的时间这些方面来具体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5.
印尼对于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实施沉船政策已有多年,近年来被炸沉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印尼沉船政策涉及渔业、渔民、渔业执法、非法捕鱼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尼的沉船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渔业是印尼的立国之本,但是,印尼的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渔民是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渔业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非法和没有受到管制的捕捞活动普遍存在,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印尼政府通过高调实施沉船政策来显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沉船政策遭到外界的众多批评,并且对佐科政府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可以预见,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佐科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仍将继续实施沉船政策。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著作权犯罪立法规范与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以往灭火式被动回应的刑法规制存在着过度扩张解释违反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滞后的立法无法实现著作权的全面保护等弊端。数字时代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理念应进行从被动回应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换,保护范围应从关注核心到覆盖边缘。完善路径是在司法层面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规制;在立法层面上,应对商业性提供规避手段的“预备行为”进行犯罪化,增设“向他人提供非法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设备、服务罪”。  相似文献   
11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瑞华 《证据科学》2010,18(5):552-568
中国新近颁行的两部证据规定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非法取证行为和非法证据是适用排除规则的前提和对象.排除规则排除的是证据作为定案根据的可能性。非法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和其他通过非法取证行为获取的证据。绝对排除、相对排除和可补正的排除是排除规则的三种主要的法律后果。证明责任的分配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根据两部证据规定的要求,口供和口供以外的其他证据适用不同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最后,根据“程序审查优先原则”,法庭必须优先处理被告方提出的程序性争议。  相似文献   
118.
杨宇冠 《证据科学》2010,18(5):577-584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宣布的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式确立,从此,司法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实践中有了法律依据。这是我国司法改革中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统一的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步骤。本文重点探讨的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作用和我们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9.
法律裁判并非仅仅通过推理即可形成。法律推理其实是为判决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过程,可是推理本身是无法为自身的"前提"提供出处的。这就需要将裁判思维的视野扩大到推理"前提"的获得以及获得之前的心理活动上。如果将前提的获得称为发现,将结论是否合理的证明过程称为证成,那么裁判思维就可以被分成"发现"与"证成"两个脉络。  相似文献   
120.
为维护中国边境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稳定,需要加强对边境地区执法管理。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管理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越边境地区,中国警务部门应强化对“三非人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采取区别性原则,强化对“新三非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