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行贿罪的客观方面——“给予财物”行为之现有立法规定已不能适应刑法惩治新型行贿犯罪行为的需要;从新型行贿犯罪行为以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结的角度入手,文章认为“给予财物”行为应当修改为“给予不正当好处”行为。  相似文献   
16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危害:1.严重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2.危害社会政治稳定;3.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4.影响家庭团结和邻里关系。对策:1.加强宗教工作的领导;2.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3.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3.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建立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简约化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方式是建立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的时代要求。以机动车驾驶人持金融牡丹交通卡为信息载体,实现交通违法人直接向银行缴纳罚款的违法行为处理方式,可以有效达到简化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环节、方便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4.
“不知法不免责”现于罗马法时期,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类对刑罚功能认识的变化.各国学者纷纷提出质疑,一时可谓“群星璀璨”。作为舶来品,其引入必会对社会主义刑法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社会危害性与违法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何?文章将违法性认识区分为实质违法性认识与形式违法性认识,认为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是实质违法性认识的内容,二者在概念上具有同质性,实质违法性认识应成为故意的内容;形式违法性认识应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独立于故意范畴的要件,可以从轻或减轻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5.
非法证据的问题,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涉及到人权保护、惩罚犯罪的功能能否实现.非法口供无效,但非法物证问题则有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是否采取非法物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大于弊的情况下,不可以来信.  相似文献   
166.
非法刑事证据排除的观点在各国已经普遍确立,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尽如人意。借鉴外国在刑事诉讼中非法刑事证据排除上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一起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并因此引起行政诉讼案例的分析,探讨卫生行政处罚法律依据的适用,违法事实的认定和程序的合法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8.
外国人在我国非法就业问题,给社会经济稳定及中国公民切身利益带来损害。 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措施有:建立外国人教师证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社区涉外警察制 度;充分利用媒介,宣传涉外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6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边境地区边民往来逐渐频繁,境外边民"三非"这种颇具区域性色彩的违法行为也随之出现日益严重的势头。研究和打击"三非"违法行为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三非"问题比较典型,深入研究该地区境外边民"三非"问题的概念、现状、打击难度和打击防范对策等相关问题,有利于对防控和治理境外边民"三非"问题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0.
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前奏,法律发现能贯彻形式法治观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并阻止实质法治观对形式法治观的颠覆,因而成为法官坚守法治思维的第一步。根据法治思维的要求,法官在运用法律发现方法时,应当把非正式法源纳入正式法源中,把法源纳入整个法律体系中。运用法治思维协调法律发现和其他法律方法之间的关系,防止法官的任性和法律方法的滥用,一方面要用法律发现的结果限定其他法律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法官运用能动型法律方法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