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25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本文旨在以第13届国会选举之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作为意象的马来西亚国家和作为实践的马来西亚国家进行考察,进而展开以下两方面的论证:(1)马来西亚国家各组成部分的实践过程如何形塑着马来西亚国家的主导原则与主导功能;(2)马来西亚国家建构与政治制度化的不足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22.
试论我国证券监管的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券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理论同样适用于证券 监管。我国的证券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证监会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等。 目前,西方国家证券监管有不同模式,我国应借鉴有益经验,在加强证券监管中,注意 从几个方面着手:正确选择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法制建 设;优化监管体制设计。  相似文献   
23.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研究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和社会融合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感知关系水平的,基于2010年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城市融合诸因素对城市感知关系(生活满意度、认同度、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发现:文化融合程度越高,农民工对上海的认同程度就越高,也会更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但其生活满意度未必越高;经济融合程度越高,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度和未来留在上海发展的意愿都越高;政治融合只对未来发展意愿有影响;社会融合越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越高,对生活也越满意。研究为政府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4.
转型时期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一种政策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策过程的视角论述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提供政策方向。本文从杜布林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出发,建构“黑匣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政府分权理论等,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检验政策方案。通过政策输入过程分析,识别形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质因素,并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实践约束条件。通过对政策执行约束条件的分析得出:农民工住房政策的逻辑起点不是农民工住房质量,而是附加在户籍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研究认为农民工住房问题本身无法作为良好的政策问题纳入中央政府决策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并允许农民工有条件地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或直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最优政策,但前者作为渐进的决策途径,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转型矛盾的;政府应当制定改革户籍制的长远目标,并在此框架下坚持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5.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乡镇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则关注不够,而正好是这一转折点推动了乡镇企业质的提高.为了探讨乡镇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道路,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寻找证据.通过对T镇的考察,运用理性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乡镇领导人是如何促进乡镇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这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即乡镇领导人一方面通过集体企业改制甩掉了那些长期亏损的企业,淘汰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实现了乡镇经济整体的受损最小化;另一方面,乡镇领导人通过工业园建设提升了乡镇经济的规模和效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乡镇经济增长所需的技术和资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生长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获益最大化.通过这两种路径,乡镇领导人的理性选择影响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通过对T镇的个案研究,希望能够同前人的研究展开对话,同时亦希望推广此项研究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顺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趋势,从民族与经济、政治、教育、人口、宗教、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等方面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族发展理论。罗家伦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与现代化联系起来,他所注重的工业化、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实质上都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他的民族国家建构理论的主流,正是中华民族在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希望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自己的发展和创造,赶上先进国家、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7.
彭效军 《思想战线》2002,28(6):23-26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已引起了人口分布的大规模迁移,出现了从第一产业"溢出"剩余人口的潮流。没有这样的人口"溢出"或者说人口分布的变动,我国的产业无从发展,结构也难以调整。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迁移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通过有力的政策引导,改革开放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28.
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传统产业起步,90年代以后步入高科技产业,在2005年连、宋访问大陆后又涉入农业与旅游业,那么下一个重点领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当在教育产业。从两所暨大发展的比较可看到两岸教育产业的广阔互补空间及双赢合作前景,而一切人为设限的“逆势操作”都终将被证明是不智且徒劳。  相似文献   
29.
作者在对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与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伤保险立法及其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工伤的范围、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基金与工伤保险待遇等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工伤保险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其工伤保险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80年代的建设职工之家活动风靡一时,工会成为职工“教育之家”是对职工之家的深化和升华,启动职工素质工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世界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会履行职能的一项要务,工会有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和经验,能够把工会办成职工的“教育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