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46篇 |
工人农民 | 2篇 |
世界政治 | 29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7篇 |
法律 | 83篇 |
中国共产党 | 6篇 |
中国政治 | 10篇 |
政治理论 | 113篇 |
综合类 | 13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犯罪成因上,企业家犯罪不同于传统的街头犯罪,外在环境与制度条件对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方式及其追逐财富的路径选择具有很强的建构性。透过245起具有统计价值的企业家犯罪案例中的罪名结构特征,可以具体地说明企业家犯罪的制度性成因:融资类犯罪比重大凸显民企融资的制度性瓶颈;受贿罪突出反映出国有企业家制度性的角色错位;国有、民营企业家罪名差异显现市场公平竞争的不足;民营企业家的主要罪名分布反映出刑事手段介入市场活动的泛化倾向;背信犯罪的高发折射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2.
目前,政府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键,迫切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政府改革的规律.然而在现实中,政府改革面临着严重的实施困难,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双重不到位.从"国家悖论"与"政府失灵"理论出发,一般认为,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往往是由于政府制度变迁中制度供给主体缺失造成的,在理论上形成了难以深入分析的死结,也无助于政府改革的推进.认为,政府的角色冲突不是政府改革困境的根源和本质,而只是在考虑整体制度间均衡时的结果,忽略了政府的结构性特征;借鉴了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治家-官僚分析范式,以结构性分析的思路为主线,拓展了政府改革的两方博弈框架.从而认为政府改革困境的本质是政治家与官僚间在政府改革中的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并分析了阻碍政府改革顺利推进的路径依赖效应与改革激励不足的问题.指出,要打破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可以从改革的社会沟通与激励,财政约束,官僚机构的偏好与理念,以及全面长效监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3.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逻辑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市管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发端,市管县体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城市发展工业和解决城市生活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国家为了获得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形成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在此背景下,能够满足这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战略要求的市管县体制重新得以复兴并得到全国推广;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级,中国城市化战略也由此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县域城市化和发展大城市群。在这种新的增长驱动逻辑之下,国家又寻求多种方式超越市管县体制,其具体方式包括"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省域内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跨区域治理框架的构造。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增长驱动逻辑下主动权变地革新政府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治理效果。未来中国政府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该朝一种包含各种体制内容的、充分反映地区差异性的政府层级管理体系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4.
制度选择的逻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戴维斯和诺斯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构建了一个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迁的解释框架,并且利用这一解释框架提供的视角,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逻辑进行分析.认为,在食品安全体制的演变过程中,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成本的考量是其背后的支配性因素,制度环境所提供的机遇窗口使制度变革得以可能,外部性与部门机会主义行为是制度变革的主要关注点,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革的重要约束力量. 可以预期,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未来演变方向,将是制定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更加清晰地界定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从而降低监管的外部性;将监管权限恰当集中,减少监管部门的数量,从而降低协调的成本,尽量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建立起更加强势的部门间协调机构,甚至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引入政府之外的力量,比如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团体,建立起所谓的"火警"机制,以补充由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15.
Greg Blackburn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4,73(1):103-114
For Tasmanians accessing Government services has traditionally required visits to various Lead Agency locations, as service delivery was fragmented and bureaucratic. The Tasmanian Government adopted a customer‐focused approach implementing ‘Service Tasmania’ a One‐Stop‐Shop service delivery concep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at led to the success of this public service reform and in particular what change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applied during the change effort. Ten common factors of successful chang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these are explored determining their relevance throughout this initi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63 staff plus senior management.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nd open coding was applied during the first pass through the data to reach the initial codes identifying critical terms and generic key issues. Findings confirm that several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were necessary to address resistance and conflict issues and keep the government reform project on track. 相似文献
116.
Robert Boyer 《Economy and Society》2013,42(1):111-145
The viability and desirability of a finance-led growth regime is first assessed against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about the many alternative regime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as successors to Fordism. A purely hypothetical model is then built by assembling various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current American trends. The imposition of financial norms, such as shareholder value, requires a new and coherent architecture for the mode of governance of firms,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the wage labour nexus and the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public budget and ta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odel, any requirement for increased profit has a variable macro-economic impact on wages and economic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accelerator effects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wage and profit in income formation. The stability of an equity-based regime depends on monetary policy which controls financial bubbles and thus the diffusion of finance may push the economy into a zone of structural instability. The next major financial crisis may originate in the USA whose economy approximates most closely to the model. But, the so-called American 'new economy' combines diverse but interdependent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earch for new rules for competitio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wages and employment, shift from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s. Finance is an element in, but not the whole of, this complex emerging regime. 相似文献
117.
118.
论制度后发优势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后发优势实现的核心问题,是正式制度模仿、非正式制度模仿及其关系问题。本文认为正式制度是可移植的,但又受到宪法秩序、关联制度、非正式制度等的内在制约。同时,非正式制度内在于传统和历史沉淀,其可模仿性就差得多,但在开放条件下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不可能封闭进行。制度模仿的过程,是新的正式制度与本土非正式制度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是引进制度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9.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了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0.
任何全球减排路线图的绘制都无法脱离国际正义而具有生命力。气候变化问题的特性要求全球减排路线图尊重具有两面性的国际气候正义:环境正义和发展正义,需要考虑国家间公平、人的公平和代际公平。仅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衡量国家承担减排责任的标准缺乏足够的正义,至少还需要加入人均历史累积排放和气候变化脆弱性两个指标。三者分别体现气候变化正义性中的人的平等发展权、减排责任分担和对受害者在排放权上的补偿。综合三大指标后的四分组分类,才是更体现正义性、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的路线图。从正义性出发,中国应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并努力推动全球减排进程,但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中国在全球减排中的作为,应是在国际正义与国家发展战略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