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董玉鹏 《行政与法》2007,(12):142-146
机构投资者是近几年来中国证券投资领域逐渐引起重视的投资主体。本文以机构投资者为中心,通过对规制机构投资者的证券市场资本流入和流出法律制度的对比,揭示了我国证券投资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但是整个法律制度体系的配套建设,尤其是在针对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领域、不同位阶的法律制度整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2.
司法精神病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和演变与法学的主旋律始终保持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是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构成部分,英国1843年的麦克·纳顿条例是专门就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法律规定,它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美国最近20多年处理违法精神病人的法律改革对现代诸国的司法精神病学完善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研究英美两个国家这一方面的司法精神病学的历史和现状对推动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a non-Party state: Taiwan. It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Taiwan as a non-Party decided to voluntarily comply with the FCCC. The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settings for 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put forward by the Taiwanese academics and manifested by the government will be discussed. Critique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pursu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external and domestic obstacles for 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will be investigat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24.
郭冬梅 《现代法学》2012,34(3):154-163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议定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制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但是,由于其和其他环境法公约一样具有环境法的"软法"特质,一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行机制出现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边白。以"震慑型"方案还是"激励型"方案为主,需要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行理论切入,深入剖析,对此两种方案进行理论、实证博弈分析,得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行方案的应有选择,为今后其他国际环境条约的履行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25.
吴明忠 《行政与法》2005,(10):46-48
院校研究需要多学科介入。在高等学校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和科学理财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院校研究不断深化高校管理和运行中的法学和经济学研究,以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126.
取消农业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信用政府、亲民爱政府和有限责任政府的具体举措,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要逐步拆并、整合现有县(区、市)乡(镇),合理配置机构、规范职能。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从减少人员编制,精简机构,提供动力机制和补偿保障机制着手,转变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7.
Current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institutional proliferation. Within the last 5 years several non-legally binding initiative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i) the Asia-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and various othe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working 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level and (ii) the Group of Eight Gleneagles Dialogue on Climate Change, Clean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jor Economies Meeting on Energy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as high-level political processes. As a first step towar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rallel initiatives and the UN climate regime,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negotiations of four UN-hosted climate meetings in 2007–2008, provid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soft law’ climate initiatives and the ‘hard law’ UNFCCC/Kyoto Protocol process.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is based on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in the negotiations and document analysis of country and stakeholder position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urrent multitude of processes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entails potential 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 Deliberations of the key actors give some support to the claims of non-UN soft law being used to exert influence on the negotiations on a future climate regime within the UN context.
Antto VihmaEmail:
  相似文献   
128.
席能 《行政与法》2010,(8):66-69
我国对行政救助的理论基础研究不充分而且存在着一些误解。行政救助是实现制度正义的必然要求;生存权保障是行政救助的权利基础,生存权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决定了行政救助是实现生存权的重要手段;行政国家下行政权更加能动和积极,可以用行政立法、行政决策等形式全方位地参与到行政救助的规则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去。因此,应把正义理论、生存权保障理论和行政国家理论作为行政救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雷磊 《法学家》2012,(2):1-16,176
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法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证立,这是对于法律体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法治的目标之一。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程度差异,它包含连贯性、体系融贯性与理念融贯性三个层次的要求。融贯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裁判者的诠释活动带来的,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诠释方法建构出的产物。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面临特殊的难题,只有从制度体系、背景体系与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才能建构出满足三个层面融贯性要求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0.
地方政府研究:从职能界定到行为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相一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政学界的地方政府研究的主题经历了从“机构改革”到“职能转变”的演变。但目前学术界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性的职能界定和功能分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外部制度约束条件、内在动力机制及其变迁,以及地方政府在职能履行和角色转变过程中的行为选择逻辑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需要从规范性的职能界定转向政府行为过程的实证研究,实现地方政府研究方式从宏观到中观、从孤立到整合、从现象到逻辑、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