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331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62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3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61.
回族群体心理与我国经济民事法律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他们遵循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法,与我国经济民事法律的-些内容有着较大的相似性,无论是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法则,还是商业法则、税务法则都如此,所以,回族群体心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都有着特定的规范,他们对我国的经济民事法律中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当然,其中有一定的宗教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这对于<经济民事法>的宣传贯彻有较为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62.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制约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国法律尚未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既缘于公民、环保组织、行政机关的局限性,也是人民检察院履行其职能的必然要求。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形式正当性和实质正当性。不断完善的立法将克服法条主义的缺陷,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63.
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几乎都是属于自益形式的公益诉讼,他益形式的公益诉讼在我国囿于起诉资格的限制尚难以展开。借鉴域外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区分理论,可以建构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并丰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未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设置应遵循客观诉讼的法理和精神,建立一套符合客观诉讼法理的诉讼程序,诉权设计上可以采取多元的启动模式,诉讼类型应限制为非财产给付诉讼,起诉资格应以法律有特别规定为限。  相似文献   
264.
本文认为,干部滥用权力侵害群众权益,导致了干群关系的恶化。干群矛盾激化的直接后果是恶性的、泄愤式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因此,干群关系的重构,要加强依法执政,构建法治政府,实行干部问责制;要建立利益协商机制和维护公民权利的组织;要调整相关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65.
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而大学生群体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群体行为具有欢乐型、抗议型和爱国型三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源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三类因素。分析群体行为的演进过程并提出行为发生前、进行中和结束后三阶段中不同的应对方法以正确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6.
在对特殊主体说、一般主体说、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结合说等国内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以主、从犯的概念来解释积极参加者和一般参加者的概念并非合适。在评价共犯的作用时,需依靠各行为人在整个行为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除此,本文还提出"角色群"的概念用来评价聚众斗殴罪,即在众合犯的犯罪中,行为人可以是由实施各个参与角色组成,但是不同的参与角色群的行为人非共同正犯,亦不可区分主从;在相同的角色群里,方可区分主、从犯。在一般参加者里囊括了可罚的从犯和不可罚的从犯。应用"角色群"的概念对聚众斗殴罪的主体进行二元评价。最后,本文将聚众斗殴罪作为结果加重犯提出了建立"分类处遇"制度,以正确地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相似文献   
267.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有个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必然经过这样四个阶段:从引发的原因看,利益冲突、具体的权益受损都是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内在原因,而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导致民众长期积聚的怨恨心理、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则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从参与的主体来看,分散的个体经过组织动员,形成具备共同行动基础的群体;从行动的过程看,分散的个体行动向集体行动演化,使集体行动成为可能;从行动手段选择来看,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首先运用国家制度空间提供的合法性手段,最后才会选取暴力手段。  相似文献   
268.
孙凯军 《中国发展》2011,11(2):47-50
该文指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研究其形成原因,有利于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对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9.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270.
台湾社会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台湾当局极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制造新的历史记忆,极力歪曲真实的历史,企图割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为建构台湾的所谓"国族认同"、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效力。本文应用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相关理论,结合台湾的实际,研究台湾当局制造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过程、手段、目的及其对建构群体认同的影响,指出台湾社会现有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是可以改变的、必须改变的,而重构历史记忆与扩大群体认同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一种选择。"双重认同"的观点是可取的,应当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成为两岸共同重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