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4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73篇 |
工人农民 | 14篇 |
世界政治 | 7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09篇 |
法律 | 320篇 |
中国共产党 | 8篇 |
中国政治 | 49篇 |
政治理论 | 242篇 |
综合类 | 4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Morten Walle Tvedt 《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2021,24(1-2):83-99
The Standard Material Transfer Agreement (SMTA) of the Plant Treaty is the primary legal tool for making monetary benefit sharing work. International public law,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ITPGRFA), is binding on states and have no legally binding effect on private companies. 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 both under the ITPGRFA and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aim at altering the actions of private users and compani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MTA from a contract‐law perspective raising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SMTA can work as a binding contract? For a contract to work it must establish legally binding and enforceable obligations on a user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The method is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MTA from a contract legal language perspective. It will investigate, ways of coining the obligations in the wording, unclear trigger‐points, lack of remedies against breach of contract and limite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can explain lack of user payment. It will draw on contract‐law research to outline possible ways forward to an improved SMTA. The main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a future improvement of a second generation SMTA. 相似文献
43.
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史,从中发现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岛、天津、大连在认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对手问题上就需要调整思路,从长期考虑,在竞争中如何处理这三个大港,以及各自临近较小港口的发展关系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港口联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途径。为应对船舶大型化及航运公司的全球联盟,并避免港口之间对同一腹地的过度竞争而导致设施过剩,世界上许多港口都实行了战略联盟、兼并等多种合作。 相似文献
44.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莉萍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6):85-87
网络促进了全球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商贸空间和商机,但它所引发的税收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电子商务的新特点使税收的传统控管手段失灵。我国应建立新的税收征管体制,以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45.
论日本自民党派阀政治回归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民党前任总裁小泉纯一郎在其当政期间采用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政治手法,使该党传统派阀政治一时间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但是,小泉刚离任不久,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泉政治"即迅速走向终结,派阀政治随之卷土重来。究其原因,小泉政治其实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自民党的派阀则由于建立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不可能轻易消亡。不过,对于自民党来说,不管是小泉政治还是派阀政治,从根本上说一切都是为了权力。 相似文献
46.
朝贡与条约并不是平行无关也不是绝然对立,其背后是中华天下礼秩序与欧洲国际法秩序两种国际秩序之间在整个清代中国从接触碰撞到互动博弈,再到渗透兼容的漫长过程。清代中国最初在传统朝贡之外曾与俄国缔结的平等条约并未对中华天下礼秩序造成实质性影响;道咸年间因战败与列强加速缔结了各类不平等的条约、同光时期“有约国”逐步取代“朝贡国”,致使中国丧失“华夷”话语,中华天下礼秩序土崩瓦解。然而,中华天下礼秩序的道义精神却消融于欧洲国际法秩序的强力扩张中,在清末中国形成了义力并举的国际礼法观,进而催生了不平等条约概念,推动了国际法秩序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47.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48.
2014年3月18日,台湾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因为反对两岸服贸协议,进而占领“立法院”,并发起一连串的示威与抗议活动。本研究运用定群追踪数据,以网络民调方式访问台湾地区大三的学生对两岸服贸协议的看法。初步发现:大学生对于服贸协议的态度,受到其政党倾向、统“独”立场以及“台湾人认同”的影响。不过,本研究运用政治情绪的测量也发现: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愤怒与对中国大陆的愤怒,让他们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当他们对中国大陆抱持希望时,仍然支持两岸服贸协议。因此,中国大陆的崛起及繁荣与发展,既让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现况感到愤怒,确也对中国大陆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49.
黄世席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1):42-44
奥运反恐不仅是东道国和国际奥委会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根据国际法应进行合作的事情.在奥运反恐问题上需要东道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但是合作需要在尊重东道国主权以及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来进行.东道国为反恐而采取的某些国内行为也要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陆犀莉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1-43
国家豁免问题是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古老话题。《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对国家豁免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基本的一点是在国家豁免问题上采取了限制豁免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