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2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4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司法权具有多义性,但主要指审判权即裁判权,异化是哲学上的概念,司法权的异化是对其本质与价值的背离,司法权异化后具体显现为攻击性、混沌性、非终结性、非及时性,从而异化为一种侵犯公民权利的恶法。我们必须对司法权的异化进行矫正,寻找规制司法权异化的“阿基米德基点”,恢复其应有的正义品格,创造一个良好的司法权运作范式。  相似文献   
22.
胡波 《证据科学》2016,(6):656-668
由《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第3款d项之规定所形成的对质询问规则,在欧洲人权法院审理“卡瓦贾诉英国”一案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唯一或决定性规则”转变为了以“三步审查规则”为内容的“卡瓦贾检验标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仅源于英国法的影响,也有欧洲人权法院对公正标准的调校以及应对案件激增的考虑。而以该案为主线的考察对我国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24.
书写能力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人的书写能力由基础因子构成的假说。方法根据因子说,不同字的笔顺可能相关。以反犬旁、山字为目标字,收集799份有效实验样本,分性别检验实验样本中2个目标字的笔顺是否相关。结果统计检验表明反犬旁笔顺与山字笔顺相关(p〈0.01),用一个笔顺在另一个笔顺出现的条件下的出现率与它的出现率之比测定它们相关性的大小,最高的比值为3.65。结论证实了人的书写能力由基础因子构成的假说,这个假说可以作为笔迹比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行政诉讼制度而言,应逐渐将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行使公共职能组织的管理行为纳入受案范围,打破此类组织自身对纠纷解决的垄断和对司法审查的排斥。而司法在高校行政案件审查时,也应当保持司法谦抑和自制,适当尊重高校自主权,减少司法干预学术的嫌疑。司法的谦抑和自制,在受案范围、受理时机、审查依据、审查强度、裁判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当予以体现和坚持。  相似文献   
26.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对逮捕后羁押的必要性审查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值得予以肯定。但该条规定过于抽象、笼统,没有细化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相关要件。为此,应当进一步明晰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审查对象、审查期限等内容,以使该程序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7.
陈一 《时代法学》2020,18(2):60-70
清末以降的检察制度整体而言处在不断变革和进步之中,其文书的变化尤为明显,作为官方记录反映出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在检察制度建立之初,中国传统司法审判中最重要文书之一的批词被适用为主要的检察文书以为过渡,相应的起诉文书也初现雏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批词转变为近代化的规范文本,起诉书、上诉书现代化成型,其格式、内容也不断适应中央层面的现代化的改革需求,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形式上的检察文书快速转型与实际检察运作不一致的现象也凸显出近代中国在司法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  相似文献   
2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ocratic theory an innovative proposal for the selection of constitutional, supreme court, or federal judges that aims at combining the values of expertise and political independence. It consists in combining a certification process – selecting a pool of properly qualified candidates – with a random selection among this pool. We argue that such selection procedure would better respect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specific legitimacy of courts, and we champion this two‐stage mechanism vis‐à‐vis other, more traditionally employed, selection procedures. We then deal with a diversity of objections to our proposal and conclude by taking stock of both its virtues an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29.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0.
根源于法本身的特性,制定法具有不可排除的种种局限性特征,然而以实现正义和公正为目的的法律,在被实施过程中必须弥补和矫正这种局限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司法途径来矫正法的局限性,不仅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对法律的解释、对法的发展和对法的局限性的矫正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但是法官解释法律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为了更好的发挥司法对法的局限性的矫正功能,必须完善法官解释法律的体制和技术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解决法官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