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鸿章十分重视维护晚清海外华工的权益.许多史料表明,他曾分别与秘鲁、美国政府就华工问题进行过交涉,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前者富有成效,后者铩羽而归.这生动地反映了李鸿章既力图维护国家主权又无可奈何屈从国际强权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李氏解酒方的解酒毒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测定服用李氏解酒方前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全血乙醇浓度及小鼠肝、胃细胞匀浆中乙醇脱氢酶的活力变化。结果:李氏解酒方可缩短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醉酒小鼠全血乙醇含量,提高肝、胃组织乙醇脱氢酶活性。结论:李氏解酒方对预防和治疗醉酒有较好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脏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降解乙醇有关。  相似文献   
93.
张雷 《河北法学》2008,26(1):153-156
李大钊在史学领域卓有建树,其史学理论及史学思想不仅对中国史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之功,还对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的唯物史观为考察法律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研治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新路径。他不但对法律史的学科归属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新的法律史学科架构,而且提出了研究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为近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与编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
《大戴礼记》在宋代有十四经之称 ,仅宋代就有傅崧卿、杨简、王应麟诸家研治 ,清代有汪照、汪中、戴震、王聘珍、孔广森诸家踵武深究 ,而后又有孙诒让、王树进一步校补 ,使其研究日臻完善。然前贤之说仍有未安之处 ,今提出若干条 ,予以补正或商榷  相似文献   
95.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具传统意味的一位学者型革命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也带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特点。他提出的“劳动者为自身利益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实业之振兴,“用社会主义为党”;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他的理想怎样“应用于实境”;创造既不同于西欧文明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第三之文明”等社会主义思想和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6.
徐泗河 《青年论坛》2008,(2):153-157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抗日的范例,也是国共两党抗日统一战线取得的伟大战果。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血肉之躯和低劣武器抗击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取得歼敌近两万人的空前胜利。这次战役所展现的战争之惨烈,中国官兵之悲壮,真乃惊天地泣鬼神。足以使我辈后人对革命先烈充满无比敬佩之情。实事求是评述台儿庄战役,从中分析胜利的原因,引发对当代国家安全的思考,对于实现两岸统一也是极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97.
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的争论.争论双方虽然观点不同,但对外来学理和主义要适应"中国今日的时势"的命题却形成了共识.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争论中吸收了胡适的部分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最初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8.
杜牧由淮南节度掌书记调任监察御史,大和九年由扬州经汴路赴京。因朝廷党援关系的变化,不得不移疾分司东都。这一年发生的“甘露之变”是杜牧学创作的转折点,使他的心态由经世报国变为全身远祸。杜牧在大和九年与李戡的交往中,学思想有了明确的表现。他推崇李戡“有道有学有”的品行,并借李勘之口以否定元白的诗作,代表了晚唐前期的学思潮。  相似文献   
99.
关于李长傅的学术成果,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作了总结和探讨,但对其在南洋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贡献涉及不多。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李长傅在南洋历史地理文献方面的学术工作加以梳理,不仅有助提升李长傅的学术地位,而且能为东南亚历史地理研究的开展提供史料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离婚制度的设定在于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冲突,救济婚姻双方当事人,达到从整体上维护婚姻的目的。中国传统的离婚制度主要包括七出、义绝与和离等。其中,七出是选择离婚,照顾家庭的整体和顺;义绝是强制离婚,以国家干预的方式解除婚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离是两愿离婚,给夫妻个人表达意愿的空间,从而形成了家庭、国家和个人三位一体的离婚制度结构体系。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国家、个人因素的消长,离婚制度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