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3篇 |
工人农民 | 5篇 |
世界政治 | 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8篇 |
法律 | 76篇 |
中国共产党 | 12篇 |
中国政治 | 40篇 |
政治理论 | 43篇 |
综合类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潘萍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1,(2)
作为妇女解放的有机部分和要素,女性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妇女解放具体程度的天然尺度.在当代,一种建立在女性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动性长足提升基础之上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正在一些高端女性群体中悄然流行.这种极富理想主义色彩、个性特征浓郁的女性后现代生活方式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方式把握住了安东尼·吉登斯所提出的生活政治的真谛,从而可能会为妇女解放事业走出现代困境开辟一条以生活政治为行动策略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152.
陈超群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5)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指出当下社会对文化概念的误解(物质化、宽泛化和去层次化)及其危害,进而提出文化概念必须具备的要素:人本化、价值导向化和层次化。认为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理论抽象思维和艺术形象思维的统一,并通过文化的新理解,解读文化的和谐意义及其不可亵渎的神圣价值。第二部分,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生活提升与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来论证文化的至上意义。并由此得出结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导向必须设定在精神文化而不是物质利益上,因为物质利益的核心价值导向导致争夺与冲突,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引向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3.
王蒙晚年创作的“季节”系列小说在情节、人物、场景、细节等方面与其此前的小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可以说,“季节”系列小说是“老年”王蒙对“少年、青年、中年”王蒙人生经验、历史经验的重写,凝聚着“老年”王蒙的人生感悟与历史感怀,饱含着“老年”王蒙对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的反思。但在“季节”系列中,王蒙的重写所倚重的是叙事视角的游移、叙事语言的狂欢,历史的沉重与人物的主体被无形中消解,理想的反思也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肯定之上。 相似文献
154.
李运才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24(1):20-27
故意危害孕妇妊娠在刑事司法和刑事法理论中被视为故意伤害胎儿,但其定性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难题。对此,司法实务中存在无罪与故意伤害罪两种截然不同的判例,这有损司法的权威,亦破坏法制的统一,更是对国民的不公正。在刑法理论中亦存在无罪说和故意伤害罪说。刑法典第336条规定的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表明,故意伤害胎儿的行为应当作为犯罪处理,因此,无罪说值得检讨。故意伤害罪说,超出了国民预测的可能性,是现代刑法所禁止的类推解释。增设"伤害胎儿罪"与"恶意伤害胎儿罪"的见解未能正确区分胎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且存在罪名不科学之弊。因此,为了有效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有必要对孕妇妊娠实行分阶段保护,并在刑法典中分别增设"非法终止妊娠罪"和"故意伤害胎儿罪"。 相似文献
155.
皮日休在晚唐国势衰败、危机重重之时,倡扬尊儒重道,强调经世致用,力主改革现实,企图以此来挽救世道人心。他大胆突破了传统儒家学说,通过时变,兼容诸家。他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对理想王道政治的汲汲宣扬和向往,体现了乱世之秋儒者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56.
自秦汉家天下帝制体系确立以来,政府官员的角色常摆于私家臣仆和国家公务员之间。两种角色既有交叉重合又时时产生矛盾冲突。以《未能信录》所收清人张五纬在嘉庆年间办理江西各州县司法及政务的若干案例为例证,探讨清代地方官如何在这两种角色定位之间寻求调和。虽然清代地方官之勤惰、廉贪、仁苛、正邪各有不同,因而促成其履行公共职能的动因也不一而足,单以张五纬所记录之个案来看,参之其它旁证材料,张氏勉力追求司法公正及推进地方公益事业之根本思想动因乃源于儒家思想之浸润,而非清代官僚体制自身。 相似文献
157.
杨吉兴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11(1):18-27
毛泽东的人生价值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的精华、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及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价值依据、价值结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条件及途径的揭示等方面;它启示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自觉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与目前阶段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8.
This paper examines various approaches to studying the mean length of stay in prison. The literature contains a wide range
of estimates of this quantity. The discrepancies that appear in these estimates and in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from them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everal reviews. We build upon that work, using the life table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demonstrate the
inaccuracy of common measures such as the ratio of the population size to the annual number of entrances or the mean length
of time served by those exiting in a particular period. This demonstration is conducted in two parts. One part uses model
populations with constant growth rates; the second part relies upon simulated prison populations with time-varying rates of
entrance and exit. In addition, we introduce two new indirect measures that are more accurate than several existing indirect
measures and that are relatively easy to use. The new measures are based on the entrance rate or the exit rate and adjust
for the growth rate of the priso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Evelyn J. PattersonEmail: |
159.
David Howarth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1,74(6):845-877
Discussion of libel often fails to define defamation law's purpose and thus properly to assess its valu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efamation's purpose relates to fundamental human interests in sociality, directly linked to important aspects of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Protecting such interests is arguably required by the right to private life under ECHR article 8 and should not count as a violation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speech. Some current reform proposals are criticised as failing to appreciat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sociality. ‘Business’ libel, however, often protects not sociality but purely economic interests. The article therefore argue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libel law, as opposed to that offered by malicious falsehood and the economic torts, should be withdrawn from purely economic reputation, starting with removing the rights of corporations to sue in defamation, a position compatible with the ECtHR's decision in Karako v Hungary. 相似文献
160.
刘国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2(3):48-57
道德教育是一个牵涉到不同层面的复杂工作,但根本在于培养好青少年品格单纯的心灵,并以此心灵作为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分析了人生求食、求偶和求名之苦累,并从超越人生艰难苦痛的角度确立了道德教育的重要.道德教育的基础在于面对苦难时的不忍之心,其进路在于不畏艰难追求真善美的神圣世界,通过道德人格的锤炼,返本开新,回归本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