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现代中国学人之所以逐渐做到了“学术的自觉和自律”,其直接原因有二:其一即传统儒者的政治主体在历史摧折中已不堪负重,因而在他们身上早期就潜伏的出世之想,迅速地成为现实中最重要的生命需要;其二则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分配体制在现代中国的巨大转型,不仅彻底扫荡了古代隐士们可以暂避风头的一切山中林泉,而且同时也直接摧毁了旧日世家残存的故居旧巢。如果说在学术研究中钱氏的“后死之悲”与“年命之嗟”相对不易明见,那么在作为其“学之别体”的旧体诗作中,这些思想情感则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构成了他诗篇中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2.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22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精华对于吏治思想建设极为有益。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尊贤重长思想分别对官吏价值观形成、官员执政素质提高和社会关系稳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吏治建设中,批判地继承儒家有益的传统文化。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儒家及其为政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4.
“以人为本”是21世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无情曾是真管理”应当逐步让位于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一种立足于人性、人情而实施的一种新管理艺术。在我国,要搞好企业的情感管理必须借鉴和挖掘儒家关于情感中道等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的以中道为特色的情感论对企业的情感管理中自我控制情绪、以情用人富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25.
近代中国,崇儒尊孔与非儒反孔相互斗争、消长,构成了这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有现象。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26.
市场经济呼唤市场行为主体的人文道德关怀 ,呼唤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儒商精神。然而 ,现代儒商应有怎样的价值承当 ?学术界对此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在传统儒商和新教伦理中 ,经济和道德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结合的关系 ,这种外在结合性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道德的发展。现代儒商的价值承当应该而且必然是一种经济和道德内在结合的价值承当。在这种价值承当中 ,经济与道德是一种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7.
华夏民族文化演绎的“龙情结”是远古先民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中寄托民众意愿的图腾崇拜,是先祖在生命精神需求和原始宗教信仰上的一种信念寄托。故而华夏龙文化广泛渗透在国人生活民俗的诸多领域且观照着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苑囿而富含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228.
完善我国寿险营销的内部环境,就要着重加强新险种的开发创新和完善个人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229.
仝晰纲 《理论学刊》2004,(12):95-99
在辉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 ,山东区域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活力 ,占据着显领风骚的地位。它在宋元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三教并立局面的出现、文风的演变以及科技、教育、艺术的繁荣等重大文化现象的形成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 ,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0.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a sample of 236 young adults and their romantic partners, we tested a life‐course model that integrates social control and peer influence arguments with the idea of assortative mating. For both males and females,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affiliation with deviant peers predicted having an antisocial romantic partner as a young adult. Involvement with an antisocial romantic partner, in turn, had both a direct effect on crime as well as indirect influence through adult peer affiliations. For females, quality of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also predicted crime. The analyses revealed several moderating influences in addition to these mediating effects. For females, a conventional romantic partner, strong job attachment, and conventional adult friends all served to moderate the chances that a woman with a delinquent history would graduate to adult crime. In contrast, only conventional adult friends served this function for m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