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3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50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4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士昙 《法学论坛》2005,20(2):97-105
在以“罪犯本位”的价值追求影响下 ,犯罪人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却没有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与尊重 ,以至于使他们逐渐成为“被刑事司法遗忘的人” ,整个司法制度完全失去了平衡。二战后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被害人学研究的蓬勃兴起 ,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成为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而我国尽管超常规地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程序和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 ,被害人“告状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加之我国没有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 ,因而 ,除极少数被害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外 ,绝大多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这对确保包括我国刑事司法在内的法治秩序的信赖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所以 ,改革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切实建立起被告人赔偿、国家补偿和社会援助有机结合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2.
少杀慎杀仍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死刑政策 ,该政策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保留死刑 ;第二 ,我国当前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第三 ,彻底废除死刑是我国刑法应当努力的方向。当前应切实贯彻这一死刑政策 ,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993.
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兴良 《法律科学》2005,23(4):38-48
在罪刑法定的语境中,司法权具有限制性,从而与具有绝对性司法权的罪刑擅断明确地划清了界限。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司法主体只有具有了这种自主性,才能严格根据法律规定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作出正确的判断。法官独立,法官只服从法律而不屈从于权力,是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重要保证。在罪刑法定司法化当中,刑事司法体制的建构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司法理念的引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司法理念是罪刑法定司法化的思想保障,只有在法治的司法理念指导下,罪刑法定司法化才有可能实现。同样,只有发展出一套娴熟的司法解释技术,才能为罪刑法定司法化提供手段保障。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古代侵占罪立法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张影 《现代法学》2005,27(5):156-162
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历史悠久,其产生与发展同一定社会形态的财产关系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没有侵占罪罪状的悠久存在,就不会有盗窃与侵占行为的分离,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侵占罪罪名。从侵占罪立法的发展史上看,由于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封建统治者以“子为政焉用杀”为圣言,所以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是以职务或公务侵占罪为重心的。侵占罪的刑罚呈现轻刑化趋势,是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95.
We examin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punishment (PP) and whether marital satisfaction moderated this transmission. Participants were 241 mothers and 107 fathers with a three year-old child who completed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ssessing their endorsement of disciplinary methods and the methods their parents used to discipline them. Marital satisfa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onflicts and Problem Solving Scales. Different predictive models were obtained for mothers and fathers. For mothers,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their own mother’s use of PP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ir current endorsement of PP. For fathers, SES and perceived harshness of childhood discipline predicted current endorsement of PP. Marital satisfaction moderat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P for fathers, but not mother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P by the same-sex parent and S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it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and that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PP on current endorsement may be more direct for mothers and indirect for fathers.  相似文献   
996.
浅析《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年前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经历1994年的修订后,今天又走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视野。这些年我国的巨变对这部“老龄化”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提出挑战。文章对正在审议中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进行分析,指出在立法目的、法律责任追究、公安机关适法选择、权力权利设计、与其他法律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7.
《Victims & Offenders》2007,2(4):307-326
Heinous crimes involve offenses that are odious, shockingly cruel, and abhorrent. Victims, criminal justice professional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struggle in their efforts to respond to heinous crimes in ways that simultaneously protect the public, promote rehabilitatio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retribution, and punish. Heinous crimes present a severe challeng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hat seeks to respond to unspeakable acts in a just, principled, and fair manne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ature of heinous crimes, explores their etiology, and considers the merits of possible responses in light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best practices.” The autho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typology of heinous crime, based 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13,000 parole cases, and explores the appropriate role of retribution and revenge, punishment, 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ve and reparative justice.  相似文献   
998.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融合,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治安处罚体系的构建与刑罚模式的借鉴;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与犯罪行为的对接;复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裁量处罚与罪数形态理论的移植。旨在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保安处分适用的瓶颈及其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中东 《法学论坛》2002,17(6):28-34
保安处分在控制与预防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 ,由于保安处分的适用要件———人身危险性难以把握 ,因而 ,保安处分存在适用风险。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将具有可评估性的人格概念引入保安处分理论中 ,从而有效地控制保安处分适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刑罚进化论对刑罚制度的线性发展持乐观态度 ,认为越是到现代 ,刑罚越人道和轻缓 ,这种观念影响较大 ,但是很值得质疑。作者通过对近现代刑罚改革思潮进行分析后指出 :所谓的刑罚进化论是不能成立的 ;刑罚的正当性与进化论无关 ,而只与刑事政策的运用 ,以及规范有效性的维持、规范的稳定有联系。坚持刑罚进化论命题 ,在刑事法领域会产生负面效果。一方面 ,刑罚进化论强制人们忍受残酷、多余的刑罚制度 ;另一方面 ,它也会导致阻碍刑罚改革的惰性思维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