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2.
唐骅 《外交评论》2003,(2):90-95
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自 80年代后 ,当代作家通过汉语形式美的研究 ,凸现出文学作品的审美个性 ,从而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 ;作家通过对语言形式的探索 ,强化了它的指称功能 ,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3.
民间艺术作品,肩负了更多宣传中国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光荣任务。蛇年邮票与剪纸作者著作权的纠纷,说明对这些民间艺术进行立法保护的重要性。国家作为民间艺术作品和表达形式的权利主体,可以向收集整理者要求分享部分利益。  相似文献   
144.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多余人”形象,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焦虑复杂的心态,人文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破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革命"这一中心命题,阐述了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成为中共指导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伦理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体现出毛泽东哲学认识的特性。作为毛泽东及其党内同志长期思考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6.
随着加拿大新移民文学在2000年以后的强劲崛起,加强对其的整体性研究,势在必行。由于时空阈限,20世纪70年代末“新移民”与“华裔”之间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共处于新居空间,但由于“历史”的缘故,令二者的新居体验不尽相同。就现有的创作而言,新移民作家们显然认识、体会到了这一“历史的距离”,且可贵的是,新移民作家并没有漠视自身与华裔之间的空间差异,反而通过文学的表征将二者之间的差异审美化,将现实的体验置放于历史与未来的更广阔时空之中去探索“差异”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毕竟二者共同面临着公共公开的多元文化与隐性深层的种族歧视之间不可调和的生存处境。新移民作家追求差异的统一,他们在文学想象中既表达了对华人群体间特殊性及其价值的承认,又在承认之中蕴含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期待与渴望。  相似文献   
147.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8.
鲁迅对左翼文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左翼文学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二是充分肯定左翼文学的成就、价值及前景;三是具体分析左翼新人的创作个性;四是对左翼文学发展中的偏差做出犀利的批评。这些评价,对于左翼阵营坚定信念、调整策略、纠正偏颇、健康发展以及扩大海外影响,产生了重要作用;给后世认识30年代文学史提供了参照,关于人与文学的深刻见解更具有超越性的意义。但由于诸多原因,鲁迅的评价,在宽广的视野之外,仍有一定的盲点,有时存在着情绪化、绝对化、自相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9.
体系视角:地役权研究的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综述是研究的一个基本步骤,对研究方向、深度、广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就地役权而言,在研究过程中作文献综述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就我国地役权研究情况而言,既有成绩,也有不足。成绩主要体现为:对地役权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与相关制度特别是相邻权等,功能与意义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普及了地役权基本知识,为物权法立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素材,推动了物权理论研究的深入。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多四少";三是从文献语种来看,比较偏颇;四是法学内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度不一。我国未来的研究应该着力克服现行研究存在的不足,推动理论、立法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