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醒风流>和<二度梅>这两部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语言、人物及其活动场景等方面有着诸多雷同之处,因袭关系明显.通过书中的仪征地名沿革、清代官制变化等线索,考定<二度梅>的成书当在乾隆十三年之后,远晚于成书在康熙十一年的<醒风流>,而且<二度梅>中有三条材料呈现出因袭<醒风流>的明显痕迹.因此可以论定:<二度梅>确实承袭了<醒风流>.  相似文献   
62.
西汉后期,在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士人阶层的政治取向经历了由扶持刘汉政权到依附王莽的转变,刘向、刘歆父子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下,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刘少奇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十分重视苏区的经济建设,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主要思想体现在:批评“左”的《劳动法》,反对和纠正劳资关系中的“左”倾错误,保护苏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要订立适合劳资双方情况的合同并认真履行;主张不宜过早消灭私人资本,而要合理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苏维埃经济;提出富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厂长负责制管理思想;号召工人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苏区经济建设;等等。他的这些经济建设思想在苏区企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虚无”既可从本体论上讲,则可从价值论上讲,还可以从修养境界上讲。儒家哲学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反对“虚无”之说,但在境界上则是肯定此说的。境界上的“虚无”是儒释道三家所共有的,但是,就儒家所言“虚无”仅仅是“境界上的”而论,它的虚无之说是与其他两家相区别的另一形态。刘蕺山的哲学思想一左 程序上是为矫正王还末流的虚荡之弊而形成的,但是,其思想中不管自境界而言的虚无思想。  相似文献   
65.
延安时期,在"民众启蒙与乡村革命"的历史环境中,农民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下,对民间社火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草根文化服务于政治,并且通过草根文化实现了政府对下层话语的渗透与控制,使政治与草根文化结合,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社会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66.
刘大任的“保钓三部曲”小说均以曾参与保钓运动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融入大量自传性材料,注重对知识分子追寻道路与思想困境做社会历史分析,深度呈现知识分子介入革命实践的历史真相。这些作品在文体实践上采用多声部、多视角的叙事形态,是有感于保钓运动的意义陷落于当下历史视野中的危机,着意于还原历史真相,并隐含着对年轻世代的召唤结构。本文以这三部曲为分析文本,探究其思想轨迹及文体实践,致力于把握作品背后复杂的精神感受与思想脉动。  相似文献   
67.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8.
刘少奇同志最擅长经济建设和党建工作。建国之初,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整体构思,尤其是关于新 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主要在五个方 面对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方略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9.
刘向的《列女传》,是作者针对西汉末年的社会政治形势,特别是汉成帝的所作所为而创作的讽谏性著作。《列女传》虽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并非史学传记,而是对系列图画的解说。刘向广泛采用了史传、经传和诸子中的材料,以及他校书所积累的材料,反映了古代妇女的丰富生活和精神面貌,深刻、全面地展现了刘向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0.
法律毕竞是人为制定的规则,法律之间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司法,作为规则之治的终结者,自然需要对冲突的法律进行选择适用.尽管立法法已经出台,但现实的司法判决表明,法律冲突时的适用标准依然存在问题.刘家海诉交警部门案就是一例.通过将该案的争论焦点渐次展开可以发现,立法法中貌似明确的适用标准起码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补充:一是原则考量的引入,二是"立法权"替代"立法机关"进行解释,三是社会效果考量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