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证了肝藏与生殖的密切关系,基于肝藏的生理解剖基础是平滑肌系统这一认识,对"肝行肾气"、"女子以肝为先天"两个中医学理论进行了讨论,指出肝藏在生殖方面所发挥作用的生理解剖基础是生殖系统的平滑肌.肝藏与平滑肌关系的理论在生殖方面得到了逻辑统一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干预状况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中医药介入干预起点、持续时间及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主选择中医药干预介入治疗时,36例处于D期,4例处于C期,3例处于B期,7例未选择中医药治疗。平均KPS评分为71分;中医药干预时间共323个月,平均干预时间6.46个月;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而中医药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药介入干预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生存状况有所下降;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其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豆灵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豆灵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喂饲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胶原沉积状况;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s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ALP、HA水平及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Hes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灵中、大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豆灵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EMT环节,减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成及活化增殖,降低胶原纤维沉积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表儿茶素高剂量组(100 mg/kg)、表儿茶素低剂量组(25 mg/kg)。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模型的同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称取肝湿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微板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lα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表儿茶素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的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lα1蛋白的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MA、collα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白酒灌胃复制小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定乙醇含量,取肝脏组织匀浆后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随着加减葛花解酲汤浓度的升高,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醉酒耐受时间逐渐延长,醒酒时间逐渐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加减葛花解酲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葛花解酲汤能明显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具备较好的解酒功效,其解酒的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健脾活血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LX-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促进LX-2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诱导]和中药组(5 ng/mL TGF-β1+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1.5 mg/mL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诱导的LX-2细胞增值率最高(P<0.05)。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X-2细胞中Col-Ⅰ、Col-Ⅲ、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LX-2细胞中Col-Ⅰ、C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1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声像图特征分为7型;脂肪均匀浸润型,脂肪非均匀多灶浸润型,脂肪非均匀弥漫浸润型,光点光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光带型和结节型。HLD多样面肌痉挛是复杂的肝脏声像图特征与詹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反映肝 铜沉积由轻到重的病理过程,有助于对HLD的诊断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中西医结合除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除铜治疗的48例HLD患者分别在中西医结合除铜治疗前、疗后1年和疗后2年行Child-Pugh分级评分,并行血清透明质酸(hexadeceno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Ⅳ-collagen, Ⅳ-C)检测和肝脏声像图检查.结果:治疗后1年,48例患者中Child-Pugh分级和肝脏声像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好转者分别为32例(66.67%)和21例(43.75%),血清HA、LN和Ⅳ-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2年,Child-Pugh分级评分和肝脏声像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好转者分别为44例(91.67%)和31例(64.58%),与治疗后1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HA、LN和Ⅳ-C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长期中西医结合除铜治疗可明显改善HLD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坚持长期正规治疗对改善本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