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鼠肝脏和骨骼肌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鼠肝脏和骨骼肌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方法 实验选择 2 1只大鼠 ,分为 7组 ,每组 3只 ,一组即时处死作为对照 ,余六组处死后 ,分别于死后 2、4、8、12、2 4、36小时分别取肝脏、骨骼肌各一块 ,福尔马林固定 ,切片 ,Feulgen染色法染色 ,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 结果 DNA降解的幅度在不同时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结论 肝细胞DNA的降解与死亡时间在统计学上存在回归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5例原发性肝癌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每次肝癌肿块内直接注入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2ml,治疗1 ̄4次,注射前后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并根据WHO制定的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的要求观察毒副反应程度。结果:治疗过程中除有发热及血清谷丙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外,外周血常规、肾功能、血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去甲斑  相似文献   
33.
选用健康伊沙褐雏鸡250只,分为对照组、汞中毒组、3个水平的硒保护组,研究汞对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硒与汞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汞可使血清中AST、ALT、ALP活性显著升高(P<0.01),使肝组织中GSH-Px活性降低(P<0.01),引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致使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有时间-效应关系;硒可使血清中AST、ALT、ALP活性显著降低(P<0.01),使肝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阻止肝组织脂质过氧化,致使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说明汞中毒损伤肝功能;硒对汞致肝功能的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的干预机制。 方法 将21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肝豆灵组,每组7只。正常组大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其余两组大鼠均接受高铜饲料喂养以复制铜负荷模型,共计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以肝豆灵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直至模型复制结束。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分析大鼠肝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中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降低,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含量升高。肝豆灵组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升高,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的含量降低。〖JP〗 结论 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在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冲剂口服,1包/次,每日3次,疗程7 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处理。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指标、T管引流液胆汁生化指标和胆汁引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改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汁酸(total acid bile,TA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和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T管引流液胆汁TAB、TB、非结合胆红素、总胆固醇和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日T管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利胆冲剂通过促进术后肝功能早日恢复、调节致石性胆汁成分、增加胆汁分泌量,达到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个分中心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35例(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和对照组45例(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c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最终有165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42例)患者完成试验。共有7例受试者脱落,试验组5例,对照组2例;违背试验方案共8例,其中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周后两组ADAS-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SDSV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试验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36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36周后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天麻醒脑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24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这种益处至少持续12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