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5篇
  免费   268篇
各国政治   195篇
工人农民   483篇
世界政治   1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3篇
法律   3417篇
中国共产党   426篇
中国政治   963篇
政治理论   772篇
综合类   28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92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当前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形势下,学报编辑特别是地方性、行业性高校学报的编辑,要认识学报的传媒性质,树立受众需求至上、加强问题研究、重视深层传播效果的办刊理念,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2.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的视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面临的新环境、新课题和新要求 ,要求我国妇女理论研究应关注以下五个问题 :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妇女问题为核心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以应对体制转型时期女性突出问题为核心的对策性妇女问题研究 ;以促进妇女权益实现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性妇女理论研究 ;以实现妇女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条件性妇女理论研究 ;以探索中国妇女运动发展规律为核心的妇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3.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94.
孙笑侠  郭春镇 《法律科学》2005,23(6):110-118
在美国法上,法律家长主义是指法律为了当事人自身的利益而限制其自治。在理论上,对法律家长主义争论主要是从法律经济学和法律价值论两个维度进行的,对家长主义式的规定有无效率、法律是否应保持价值中立和自治这一价值在法律中的地位进行探讨。在实践中,法律家长主义在美国合同法、行政法和宪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当事人的缔约自由、表达自由、平等权等进行限制,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中的某些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95.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刑讯逼供已经成为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顽疾。我们应针对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6.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7.
郭玉军  向在胜 《时代法学》2005,3(4):102-106
法国传统法律制度对海底文物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随着非法采掘海底文物的活动日益猖獗,法国于1989年出台了《关于海底文化财产的法律》。该法确立了“海底文化财产”这一新的法律概念,突出了对海底文化财产的保护。此外,该法还对文化财产发现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了修改,并将文物的所有权归于国家,从而突出了海洋文化财产的国家财产特征。  相似文献   
98.
Earlie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chool features and petty crime suggests that schools can intentionally influence the crime rate of the pupils. These findings wer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 Dutch study at secondary schools of the same type in Dutch towns. The study focused on effects on the delinquency of third-year low-stream pupils (aged 15–17). For the study a control theory was formulated, a conditional control theory, which, in contrast to Hirschi's social control theory, recognizes possible delinquent influences of the pupils' network. In the study a strong statistical relation between integration of pupils in school and petty crime was found. However, I found almost no influence of the studied school features on integration and petty crime. These results led to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real important feature of schools had been neglected in the study. This seems not to be the case. A multilevel analysis shows that it is unlikely that there is major impact of school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upils, on delinquency, o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gration and delinquency. This can be the result of special aspects of the Dutch school system and of the neglect of theory in earli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江泽民关于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 ,传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在灵魂和精髓。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0.
Trust and social capital work in social networks as informal institutions, favour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of such social interaction. However, the increasing use of both term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vanishing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precision. In order to counterbalance thi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ies to clarify some of the major puzzles connected with both terms. First, we embed trust and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institutionalist turn in political science. Second however, we demonstrate that trust and social capital have been modelled from at least two perspectives: sociolog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alism. Furthermore, attempts of combining those approaches have lead to decreasing theoretical consistency. Finally, we propose that economic institutionalism is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more fruitful to explain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