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194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4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扩展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统一性。这四大理论成果提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理论价值上体现了人民性的统一性;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内核上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统一性;积极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品质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源。即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世界的先进发展理念,以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愈烈。作为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以积极的态度突破传统的批判思维,凸显文化的当代特征,从高雅到低俗、乌托邦到单向度、精神层面到物质享受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伊格尔顿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翻译作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和初始环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准备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译入中国的翻译主体、目的、内容、过程和特点等可以看出,翻译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即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唯物史观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用"一个前提、三大规律、一个思想"加以概括。从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化、科学技术发展和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等内容的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  相似文献   
8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指导作用在贯彻实践中不断显现,并由此引发了自身地位的不断提升,经过短短10年的实践便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社会为本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理论,而且它的内涵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它的理念易于接受,实践成效显著,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具有创新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远未完结。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每一步无不与青年发展紧密相连,而青年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走向成熟,肩负起历史重任和使命。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特性,我们必须把当代青年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牢牢结合起来,使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8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通常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而其客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动力机制等诸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必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之间进行逻辑互动,从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90.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围绕人的"主体性"地位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