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43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8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犯罪治理"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亮 《法律科学》2006,24(4):82-87
学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现行立法对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皆持“二元论”的立场,即一方面为惩罚犯罪,一方面为保障人权,并没有把“犯罪治理”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目标。从刑事政策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程序设计并不妥当。未来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应该考虑赋予诉讼程序在治理犯罪方面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82.
犯罪理论体系研究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关于犯罪的条件、形态、种类、刑事责任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依一定关系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知识系统,它是关于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犯罪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结构、要素与功能。犯罪理论体系一般具有解释、认识、预见、评价和创制5大功能。决定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有两个主要的标准: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构建犯罪理论体系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和"系统论",它们相辅相成,都是构建犯罪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3.
手机物证检验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机内部包含的信息已经成为犯罪侦查重要的线索和证据来源。采用专门的符合物证鉴定原理要求的技术方法检验手机的SIM卡存储器、主板存储器和闪存卡,可以获得大量的手机使用者个人信息、通信内容信息、通信发生信息、使用者写入存储信息和手机设置信息等大量信息资料。手机检验结果给出的这些信息具有非常高的侦查和证据价值的,手机也因此成为物证鉴定领域内一个新的检验对象。  相似文献   
184.
185.
聂立泽 《政法学刊》2003,20(6):21-24
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是97刑法典中的新增罪名,其罪名的确定是恰当的,此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的特征均有争议,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6.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文章在罪名、客观行为方面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等问题上作了分析,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这一条款。  相似文献   
187.
治安工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之—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治安警务工作需注意的几个关系要认真研究和明确 ,才能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治安行政管理、治安服务社会、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是在大局问题上注意开放与稳定的关系 ;二是在尺度把握上注意宽松与严格的关系 ;三是在法规扬弃上注意清理与建设的关系 ;四是在工作重心上注意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五是在警务执法上注意保护与打击的关系 ;六是在发展借鉴上注意继承与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8.
While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to look at criminal justice issue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re has been little literature examining differences in views of crime, criminals, punishment, and treatment between the citize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ing data from 524 students at a large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484 students from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USA this study found that, while US respon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agree that crime was high in their country, Chinese respon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feel that crime was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problem facing their society. Chinese respondents we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death penalty for serious crimes but also were more supportive of rehabilitation of offenders in general.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similarities between student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ir view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were explored.
Shanhe JiangEmail: Phone: +1-419-5304329
  相似文献   
189.
浅析赌博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赌博罪,一般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与处理赌博犯罪案件常常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赌博犯罪的出现,关于赌博罪的认定,赌博罪共犯的认定,赌博活动中涉及其他犯罪的处理等问题疑难较多,只按照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应参照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执行,以更有效地打击和遏制赌博犯罪。  相似文献   
190.
Victimization incidence rates produced from the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 are a generally accepted annual indicator of the amount and type of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persons who report a large number of similar victimizations—known as series victimizations in the NCVS—are currently excluded in government reports of annual violent victimizations. This paper quantifies the effect of series incident counting procedures on national estimates of violent victimiz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high-volume repeat victim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violent victimization. Current government counting rules that exclude series incidents do not include about three out of every five violent victimizations and distort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 of vio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inclusion of series incidents introduces significant estimate instability. One remedy is to use prevalence rates in concert with incidence rates to present a more complete and reliable picture of victimization.
Michael Planty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