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43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8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郭雪松  朱正威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50-60,124,125
跨域性特征对现代社会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世界范围内应急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转型期社会特点,对现代跨域危机内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进而提出了跨域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当前中国跨域危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着重从信息、资源维度对其整体性治理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不同组织在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是产生跨域危机治理"碎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必须结合中国应急管理实际,以组织间网络视角从应急管理组织层面对"碎片化"环节成因进行分析。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的关键在于其治理网络中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目前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部门隶属不同、管理层级复杂、多头指挥而产生的协调困难是"中国式碎片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本文构建了跨域危机治理网络分析模型,并对"碎片化"环节识别、整理以及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2.
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是针对不特定社会公众实施诈骗犯罪,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不稳定因素,社会危害性较大。公安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坚持工作前移,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置,坚决遏制犯罪。  相似文献   
333.
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成了权钱交易的牺牲品、色情场上的俘虏。这是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给人们留下的深刻警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34.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于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  相似文献   
335.
由于新刑法第 1 80条对证券内幕交易罪的关键内容如内幕信息的公开性、情节的严重性等未给予明确的界定 ,给司法实践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带来了困难。本文即是对此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36.
论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特别是其最高形式——黑社会犯罪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当前我国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则是其雏形。本文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滋生、蔓延的主客观原因、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遏制和打击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37.
伪证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伪证罪的主体应为法定的特殊主体,当事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并非所有的证人都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共犯在分离程序中受审时,已审结的共犯在后一程序中尽管可处于证人地位,但因共犯罪责关系的特殊性,不宜成为本罪的主体.应完善伪证罪的立法宣誓应成为本罪主体的限定性条件,与此相适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应确立证人宣誓制度;记录人不宜规定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338.
利用线人破案已成为各国侦查实践中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打击重大犯罪领域也普遍使用线人,但至今仍无“线人”立法,在线人的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实现契合线人的使用与我国刑事诉讼之间的逻辑关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39.
本文从民法的角度界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样态:前者包括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犯罪所得为民法上的原物,犯罪所得收益为原物产生的孳息;后者包括隐瞒行为和掩饰行为,隐瞒行为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及其他隐瞒行为,掩饰行为包括加工等。  相似文献   
340.
CARTER HAY  WALTER FORREST 《犯罪学》2008,46(4):1039-107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dvance the idea that low self‐control—one of the strongest known predictors of crime—likely has effects that are conditional on the supply of criminal opportunities. Some scholars initially interpreted the theory to make this exact prediction, but Gottfredson and Hirschi (2003) have rejected this interpretation. They have insisted that the simplistic nature of most crimes ensures that opportunities are limitless and that variation in opportunity simply reflects variation in self‐control. We trace the history of this uncertain position of opportunity in self‐control theory and argue that it sh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heory, even if Gottfredson and Hirschi did not originally envision this. Next, we draw on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it to individual offending to offer a theoretical statement of how opportunity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self‐control theory. Last, using data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juveniles, we test the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s of low self‐control on delinquency partially depe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criminal opportunities, as indicated by the time juveniles spend with their friends or away from the supervision of their par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