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胺端基型CdS/PAMAM潜在显现指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潜在指印显现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原位合成CdS纳米簇。并使用荧光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应用这种新型荧光材料对多种客体表面、不同陈旧程度的潜在指印进行显现.并将显现结果与传统荧光染料进行比对。结果该荧光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出很强的可见荧光: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NH2端基型CdS/PA—MAM可以同指印残留物进行靶向结合.其荧光强度高、背景干扰小,指印纹线与客体反差大。结论-NH2端基型CdS/PAMAM可以有效地显出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在指EP。  相似文献   
102.
某男 ,43岁 ,工人。 1999年 10月 13日被人用拳头伤及头部。伤后 4小时入某医院诊治。入院体检见左前额部有一 5cm× 5cm头皮血肿 ,全颅多处压痛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应灵敏 ,耳、鼻、口腔无明显流血溢液。伤后 5天CT检查报告 :右额骨骨折、左额部皮下血肿。伤后 5天法医检查 ,伤者神志清 ,精神可 ,问答切题 ,体检合作 ,对受伤前后记忆清楚 ;左额部有一 5cm× 4cm淡黄色淤血 ,压痛。阅头颅X片示“右额骨距中线 3cm处 ,见一边缘较锐利、略不整齐的颗粒状透亮影 ,约 0 .5cm ;阅CT(1999/ 10 / 18)片见额骨右侧近中线处有…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旨在建立使用VO2多级纳米结构材料显现潜指纹的方法。以氧化二乙酰丙酮合钒和过氧化氢水溶液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合成VO2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合成粉体进行表征。最后采用撒粉刷显法对不同客体上的汗潜指纹、油潜指纹进行显现,并与传统粉末的显现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成的VO2为深蓝色粉体,纯度高,形貌均匀,为纳米棒组成的亚微米球多级结构;该粉体可以与指纹遗留物质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显现的指纹纹型清晰,纹线连贯,对比度高,细节特征显著。与传统粉末相比,VO2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在载玻片和透明塑料杯上潜指纹的显现效果要好于金粉、银粉和磁性粉;在铝箔上VO2的显现效果好于金粉和银粉。VO2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制备的VO2纯度高、无杂相;潜指纹显现实验证明该粉体可有效显现非渗透和渗透性客体上的汗潜、油潜指纹,并且在载玻片、透明塑料杯和铝箔上潜指纹的显现效果优于传...  相似文献   
104.
周珊 《学理论》2009,(25):64-65
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纳米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从外界向人体输入、输入到人体过程和输入人体之后三个方面分析了纳米材料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并在分析以上过程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来避免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这样也就可以更合理地发挥纳米技术的优势,使纳米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知识卡片     
[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106.
为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Δcrp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初步观察ΔcrpC79-13缺失菌株作为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活性,将含缺失320bp crp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rp与C79-13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出无抗性标记的ΔcrpC79-13缺失菌株;通过半数致死量测定其毒力;给4日龄雏鸡口服免疫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根据胸腺、法氏囊、脾等免疫器官发育和平均日增重、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Griess法NO测定及血清IgG动态观察免疫水平。结果显示ΔcrpC79-13的毒力较C79-13降低约99.6%(LD50>5.0×109CFU);雏鸡接种ΔcrpC79-13(1.0×109 CFU/只)后不影响雏鸡生长,第14~21天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达到最高。表明成功构建了减毒鸡白痢沙门氏菌ΔcrpC79-13株,其毒力显著降低,免疫雏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偶联剂对氧化铝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在潜指纹显现过程中能与指纹表面的微量物质进行选择性吸附。之后,再利用有机荧光染色剂对显现后指纹进行染色增强。改性后的氧化铝纳米颗粒悬浮液显出率高,经二步显现处理后的指纹灵敏度优于粉末显现法和"502"胶熏显法,基本不受背景颜色的干扰,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优化索拉非尼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ɑ-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TPGS)聚合物纳米粒的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索拉非尼与PLGA的质量比、有机相与水相的容积比、乳化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的浓度因素对制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最优处方与工艺下纳米粒药物的体外释放、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 结果 最佳处方为:索拉非尼与PLGA的质量比为1∶11.56;有机相与水相的容积比为1∶5.56;乳化剂TPGS的浓度为0.03%。制备的优化纳米粒形态均一,平均粒径为249.6 nm,包封率为89.78%,载药量为9.41%。体外索拉非尼在含1%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H 5.0、pH 7.4)中呈二相释放,120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0.69%±4.70%和40.67%±3.77%。结论 所优选的索拉非尼PLGA-TPGS纳米粒处方与工艺合理可行,体外实验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为后期体内、体外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制备W/O型黄芩苷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处方工艺制得W/O型黄芩苷纳米乳,并对其外观、粒径、载药量及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乳中黄芩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W/O型黄芩苷纳米乳为均一透明的液体,平均粒径为(63.40±1.10)nm,载药量为9.5 mg/mL。黄芩苷在12.40~3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质量浓度的黄芩苷供试品溶液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99.01%、100.31%,RSD均小于0.87%。黄芩苷纳米乳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贮存30 d,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制备的W/O型黄芩苷纳米乳质量稳定可靠,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纳米乳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究乳糜微粒流对黄芩苷纳米乳大鼠体内淋巴组织的分布,初步阐明黄芩苷纳米乳具有淋巴靶向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黄芩苷浓度;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芩苷纳米乳和黄芩苷混悬液,剂量为144.0 mg/kg;建立大鼠乳糜微粒流阻断模型,考察乳糜微粒介导的跨膜转运对黄芩苷纳米乳在淋巴组织器官分布的影响.结果 与未阻断组相比,大鼠体内乳糜微粒流的阻断,可影响黄芩苷纳米乳组大鼠体内脾、胸腺和淋巴结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药峰浓度等参数,但未对黄芩苷混悬剂组大鼠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结论 黄芩苷纳米乳刺激乳糜微粒的分泌,增加药物经淋巴途径的转运量,药物富集于淋巴器官,可能是黄芩苷纳米乳靶向淋巴器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