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44篇 |
工人农民 | 8篇 |
世界政治 | 1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9篇 |
法律 | 15篇 |
中国共产党 | 9篇 |
中国政治 | 33篇 |
政治理论 | 22篇 |
综合类 | 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段菲菲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69-71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2.
程春梅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1,(2)
古老的贞节观念影响、控制中国女性几千年,甚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形成了评价女性的价值尺度、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以其巨大的冲击力摧枯拉朽地破坏着传统旧中国的封建传统,其中就包括清算古老贞节观念的内容.先觉者们办刊物,发文章,打破了性禁忌的坚冰,从理论上批判贞节观的腐朽,并大力提倡新的婚姻道德和性道德,使这笼罩在中国女性身上的巨大黑影终于开始慢慢消褪,不再面目沉重狰狞.当然,要彻底解决此问题毕竟还需假以时日,不能企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新文化运动对贞节观念的祛魅之功是怎样估量都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23.
蒋广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2):79-84
中国社会由君主专制向建立近代民主国家急速变化的大转折时期,作为近代政治家的梁启超与古代改良派划清了界限,即他将政治变革的希望明确地建立在“国民运动”的身上,这与革命派并无二致。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其思想表现为重“政体理化”而抑“国体革命”,即希望通过“国民运动”,建立起以近代政党制度为主导,和向国会负责的责任内阁;而这种内阁又必须执行“保育政策”,便从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各领域扶助民力、民智以及参政能力的增长,使整个国家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梁启超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革命内容,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要实行国体复辟的时候,他便旗帜鲜明地发动了倒袁护国战争。 相似文献
24.
试论台湾学运的历史沿革与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5.
李毅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82-86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五四青年的成长,离不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教育培养。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五四青年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充分信任青年,寄希望于青年,重视实现青年价值;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导引知识,启发青年思考,帮助青年认识真理、发现真理,重视唤起青年自觉;鼓励青年积极作为,热情支持青年行动,身先士卒,重视引领青年践行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近代以来,面对洋货在中国的泛滥,有识之士提出了振兴民族经济、进行商战的应对之策,民间抵制洋货的群众性运动此起彼伏,振兴国货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国人共识,民国政府通过经济立法以抵制外货倾销,但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近代中国反倾销的历史说明,国家的独立统一是解决反倾销问题的根本前提,提高国货产品的竞争力是解决反倾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7.
五四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空前广泛深入发展的时期。人们探讨妇女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生育节制问题。一些开明人士就生育节制对于妇女解放、社会进步和人种改良的意义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在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中苏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传统观点认为,中苏论战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统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然而,文章认为中苏论战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它打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传统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探索,推动了各国党独立自主潮流的发展,最终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9.
《潘佩珠自判》呈现出了东游运动前后潘佩珠对日认识的变化。赴日前,潘佩珠认为日本是同文同种的新兴强国,期望日本军事援助越南。东游运动失败后,潘佩珠认为日本背弃了黄种人和亚洲,是个重强权、轻道义的国家。他对日本国民素质则始终赞赏,以之为越南人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30.
文章简述了日本爱国妇人会的创立背景和思想渊源,对该会的宣传教化执行机构和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该会在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前期)这三场大规模侵略战争中的宣传内容、策略和目的加以分析,进一步从微观上勾勒出日本裹挟妇女走向战争深渊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